第七卷 直搗黃龍 第七十八章 李遵頊的選擇
其實李遵頊提出的要求並不算很過分,按照正常的邏輯。李遵頊要的是,足夠讓西夏軍隊支撐一年的軍糧。宋軍退回國境,減少兵力到五至八萬人。如果真的滿足了他的條件,宋軍的舉動,也就意味著西夏的東線再無戰事。
在這個信息蔽塞的年代裏,調動軍馬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大軍調動駐防都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當年趙匡胤發明的把軍隊到處調來調去,後來在實戰中,證實了是極為坑爹的做法。如果宋軍把邊軍人數減少足夠防禦西夏入侵,卻不足以主動進攻西夏的話。是完全可以讓兩國都放心的。
如果宋人撕破臉皮,全線增軍,那西夏也可以針鋒相對,後撤到西涼府,堅壁清野和宋軍持續作戰。
韓風微微皺眉,並沒有說破最關鍵的一點,現在的李遵頊又不是西夏國王,怎麼能隨隨便便答應下來這樣的事?李遵頊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穿越者韓風比誰都要清楚。這位輩分很低,年紀卻已經不小的狀元郎,掌握著兵權,成天就在做皇帝夢。在朝野和宗室之中結黨營私,一直想要謀朝篡位。如果不是西夏皇帝實在太過於草包,早就把李遵頊給辦了。可眼下的西夏國王,還指望李遵頊為他守住江山呢!
“韓大人可以放心,西夏最大的危機目前就是來自於蒙古人。我也相信,西夏可以和大宋和平共處下去!”李遵頊指了指北方:“葉琛大人一路北上,追擊女真人。想想女真人占據那麼大的地方,就算是走一圈也要花費不少功夫,更何況是打仗呢!我們沒有必要,現在就互相打起來!”
西夏在這當兒的確不是大國,國土麵積狹小,吐蕃四大王係,隨便哪個王係占據的地盤,都不比西夏小多少。大宋更不用說了,那是要比西夏大得多。大理雖然弱,可不算很小(上文有錯漏,大理和西夏並不接壤。抱歉)而西夏的西邊,西遼也地域遼闊,西遼沒有什麼擴張的心思,可這種事誰也不敢保證。
“那就這麼說定了,我等李大都督的好消息!”韓風抱拳施禮,若有深意的說道:“若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李大都督隻管開口。韓風一定竭盡全力!”
李遵頊喜道:“那就多謝了!”他圖謀造反已久,謀劃了很長時間。沒有敢動手,就是怕西夏內部動蕩的時候,外地趁機進入西夏。如果韓風能夠信守諾言,大宋不會進攻西夏的話,自己發動政變,就完全不用擔心了。反正是不是動蕩,蒙古人都是要打過來的。倒不如趁著現在是冬天,蒙古人不方便進軍的時候,先把朝廷內部的事兒給辦了。
看著李遵頊的臉色,韓風心裏踏實多了。這可不是靠看相,而是心知肚明,這就是個腦後天生反骨的家夥。李遵頊要是不造反,這太陽能從西邊出來!無非是自己的到來,讓李遵頊的造反,提前了而已。
“先走一步!”韓風灑脫的拱手一禮,轉身離開。
李遵頊看著韓風離去的背影,心底裏頓時活絡開來。覬覦西夏國主之位,李遵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自負文采過人,看不起坐在寶座上的皇帝,總覺得他們隻是命好,若不是投了個好胎,隻不過是酒囊飯袋而已。怎麼能跟自己相比?
不但是貨真價實的拿到了狀元,還統帥大軍,成為西夏大都督。人的野心總是和實力成為正比,他手中有足夠的實力,是皇族出身。就算造反,也不過是李家的家務事,跟一般臣子造反截然不同,發動宮廷政變,是有足夠的理由和實力。
不知多了多久,一位親信走了過來,站在李遵頊身邊,低聲說道:“都督和韓風談的怎麼樣?”
“宋人狡猾,不可不防。但是從韓風的字裏行間,我看得出來,他的目標根本就不是咱們大夏國,而是蒙古人。”李遵頊自嘲的笑了笑,想當年西夏還可以和大宋的軍隊打的半斤八兩,雖然屢有戰敗,卻也不至於讓宋軍完全無視。而現在的大宋,已經不用把西夏放在眼裏了。剛剛崛起的蒙古,和往北逃竄的女真人,才是宋人的心腹大患。
“他們想要和蒙古集中力量決戰,就不能把過多精力放在大夏。”李遵頊緩緩的說道:“如今真是天賜良機,如果現在不動手,將來動手的時候,可就有很多人來盯上咱們這塊肥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