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反還是不反是個問題(1 / 2)

對於胡林翼的離世,曾國藩感到非常遺憾,何況,二人還是多年的戰友,不免悲痛感慨一番。他沉痛地寫道:“對國家一顆赤膽忠心,對友人關懷備至,對諸將嗬護有加,以後天下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

胡林翼的悄然離世確實不是時候,因為當下正是清政府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湘軍的前途也撲朔迷離。從此,少了一個得力幫手的曾國藩隻能一個人帶領整個湘軍集團繼續征戰太平軍。

不容否認的是,曾國藩對大清立有大功,如果沒有曾國藩和湘軍,大清國也許會被太平軍推翻,或早已被趕到了關外,所以,曾國藩的權勢和地位,實至名歸,大臣們滿意,百姓們服氣。其實,謀反是一種本能,而不是一時衝動。如果曾國藩真有謀反之心的話,就不會談什麼入川還是入皖,更不會和太平軍安慶血戰,早就揮旗北上,殺進北京城了。

在反與不反的問題上,曾國藩選擇了後者。其實,自己的路是自己選的,不管前麵是勝利還是失敗,都不要責怪別人。如果勝利了,不要沾沾自喜;如果失敗了,也不要怪別人幹掉了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你自己。因為,是你自己選擇的道路,就應該由你自己負責。

好友的去世讓曾國藩倍感孤獨,他小心地看著大清國的臉色,帶著湘軍隨時準備為大清效力。我們先來看看當時大清的局勢吧。

雖然鹹豐帝在死之前便安排好了後事,但任何朝代的政權交接都不可能那麼順利地進行,何況是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所以,政權最終會花落誰家就成為大臣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正如胡林翼生前和曾國藩分析的那樣,如今的朝廷內部並存三股勢力:一是以兩宮太後和小皇上為代表的帝王勢力;二是以肅順等8八人為代表的朝臣勢力;三是以恭親王為代表的被鹹豐帝冷落的勢力。

在這三股勢力中,力量最強大的要數朝臣勢力,這8位顧命大臣包括:恰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這8個人不僅身份顯赫,還身居要職,

不是宗室貴族,就是軍機大臣,在朝中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最重要的是這8個人夥穿一條褲子,以肅順為首領,所以他們聚集的能量不可小覷。

而勢單力薄的一方就是帝王勢力了,26歲的東宮太後慈安和27歲的慈禧太後,外加6歲的幼主載淳,這孤兒寡母的拿什麼跟人家鬥呢?

要想打到對手,如果自己力量不夠的話,最好就是找個幫手,所以,慈禧考慮最多的問題就是該找誰來幫忙,最終,她選擇了恭親王。

再來看看恭親王奕,為什麼鹹豐帝到死都對他不放心呢?這要追溯到道光時候的曆史,在道光帝的9個兒子中,道光帝最喜歡的就是六阿哥奕,奕不僅長得帥,而且文韜武略,樣樣在行。

本來,道光帝一直想立奕為太子,但是,四阿哥鹹豐卻有一位好老師杜受田,這個人最會揣摩道光帝的心思。在這位好老師的教誨下,鹹豐帝才打敗奕,當了皇帝。

對於胡林翼的離世,曾國藩感到非常遺憾,何況,二人還是多年的戰友,不免悲痛感慨一番。他沉痛地寫道:“對國家一顆赤膽忠心,對友人關懷備至,對諸將嗬護有加,以後天下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