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再見北京心悲涼(2 / 2)

幾次召見下來,號稱“專斷”的慈禧,最關心的就是直隸練兵的事情了,似乎因為自己能練湘軍,所以調來直隸練兵拱衛京師罷了。至於慈安,完全是一個家庭主婦的角色,她對政治基本是一竅不通,不必多說。

太後、皇帝“同治”天下,原來就是這樣“同治”啊,這樣的召見倒是沒有什麼壓力,但曾國藩開始為大清的前途擔憂了。

如今,在太後和小皇帝手中的大清朝是興還是衰呢?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有這樣的擺設君王和自顧京城安危的太後,想再現康乾盛世,簡直就是一廂情願、癡心妄想。

在來京城之前,曾國藩就耳聞:作為一國之都的京城,乞丐成群,大白天公開搶劫屢有發生,市民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京城如此,整個天下可想而知,好不到哪裏去,恐怕遲早都要發生大變亂!

雖然國家安定久了,勢必要走向紛亂,誰也阻止不了朝代的更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代王朝都逃脫不了這個客觀規律。但曾國藩著實不想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連年的征戰,已經使大清滿目瘡痍,再加上洋人的侵略和欺侮,已經使全國上下都怨聲載道。如果皇上不能拿出好的治國方略,體恤民情,那大清真的是無可救藥了。經過陛見兩宮和小皇帝後,曾國藩真是不敢再指望他們能把已經衰弱的大清扶上正軌了。

在召見結束後,作為大學士的曾國藩又到翰林院走了一圈。翰林院學士、編修等前來叩見,曾國藩麵帶微笑一一接見作答。想起自己剛進翰林院時還未到而立之年,現在已經年近花甲了。

歲月悠悠,人生苦短,當曾國藩走出翰林院時,心中湧起的是一種莫名的悵惘之感。風華正茂的那段時光永遠地刻在了他的腦海,如果可以重新來過,自己還會為這搖搖欲墜的清廷如此賣力嗎?曾國藩不知道,別人更無從知道。

人生就是如此,在你的前麵永遠有許多無法知曉的未知,但你卻無法回頭假設已經流逝的時光。所以,不必為過去難過傷心,抓住眼前的時光,暢想未來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雖然曾國藩處在仕途的巔峰,但他內心卻沒有半點歡喜,反而是憂慮重重。雖然大清國運已經衰落,但請客吃飯的風氣並沒有停息。

有些失落的曾國藩麵對案桌上已經堆了一尺多高的請帖,哭笑不得。要在以前,憑他的個性,基本上不加理睬,但這次不同,一來這裏是京師重地,這些邀請者大都是顯赫的朝廷大員,得罪不得;二來離京多年,他也想借這個機會與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聊天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