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寧的曾國藩心裏一直很憂鬱,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也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吧,因為自己變得愛回憶往事了,回憶以前的崢嶸歲月,回憶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軍主帥。
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公元1872年1月2日),曾國藩搬進剛剛修建完畢的兩江總督衙門。喬遷之喜,慶祝、擺宴自然不能少,但曾國藩卻一點也提不起精神來。
江南的冬天雖然溫暖如春,但曾國藩覺得內心空曠無比,病情也逐漸加重。兩個月後,曾國藩突發腳麻之症,頭暈目眩,舌頭僵硬不能說話。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但對大清的未來還是不放心,於是趕緊寫信給自己的接班人李鴻章,想交代一些後事。
接信後的李鴻章冒著嚴寒,由保定趕到江寧。
師生見麵後商議了幼童出洋的事情,並聯名上奏,強調這是中國自強的根本大計,希望朝廷能夠重視。曾國藩為大清真是殫精竭慮,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卻還想著大清的前途,不愧為一代名臣。
曾國藩還歸納了自己的人生教訓,向李鴻章交代了三點:一是湘軍裁撤的事情,他自認自己顧慮太多,自剪羽翼,做法欠妥。他讓李鴻章切記手裏的軍隊隻可加強,不可削弱。二是希望李鴻章以一身為天下表率,多多培養種子,才能正人心,淳世風。三是辦洋務之事一定要抓緊,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馮桂芬說的:“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看著侃侃而談的老師,李鴻章放心了,認為老師的病沒什麼大礙。由於年關臨近,他不得不辭別曾國藩趕回直隸,但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竟然是和恩師的最後一次見麵。
和李鴻章一番長談後,曾國藩極度興奮,他已經好久沒有這麼興奮了,但緊接著舊病複發了,頭昏眼花,耳鳴不止,一連幾天不能開口說話。直到大年三十,過節的氣氛讓曾國藩感到輕鬆了許多。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3月12日),在花園散步的曾國藩突然腳麻不能動,接著兩眼看東西模糊不清,肢體偏癱,當晚便不治身亡,享年62虛歲。
當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文正。
大清的確應該好好地嘉獎一下這位功臣,如果沒有這個漢人的努力,大清朝可能已經被太平天國踩在了腳下,正因為有了這個漢人的忠誠,大清才又苟延殘喘了50年。
幾個月後,曾國藩的靈柩被運到長沙,葬在長沙南門外的金盆嶺。後來,又改葬在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和夫人歐陽氏合葬。
一代名臣,就這樣隕落了。成功過,也失敗過,輝煌過,也失落過,一切都成了曆史,隻留下了是是非非,任後人來評說。
在江寧的曾國藩心裏一直很憂鬱,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也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吧,因為自己變得愛回憶往事了,回憶以前的崢嶸歲月,回憶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軍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