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也是能歌善舞,還精通樂器,且還長於文墨,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據說,她九歲就能夠誦讀《詩經》,論起吟詩作對之類的文采,絕對不比男孩子差。她的舞技,隻在楊玉環之上,絕對不在其之下,最擅長跳的,是一種叫做《驚鴻舞》的舞蹈,那真是“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啊,她骨骼清奇,就算是當年那能在掌上跳舞的趙飛燕,也不遜色多少。她那飄然的身姿,“若流風之回雪”,唐玄宗對她讚不絕口,寵愛有加。

可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又為何最後失寵呢?難道這一切當真就因為楊玉環?或許,唐玄宗才應該擔負主要責任。

曾幾何時,玄宗也曾對梅妃癡迷不已,宮裏種滿了梅花,形成一片梅林,當雪飛梅開的時候,他與她一起飲酒賞梅,一個冰肌玉骨的女子,醉倒在一片飛雪之中,一身素衣和一片嫣紅相映成趣,她為他舞蹈,如同梅花一般在空中飛旋,又好似有鳳來儀一樣,對他投去驚鴻一瞥。

隻可惜,當楊玉環入宮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莫非世上所有男子,都是薄幸之人嗎?梅妃熟讀《詩經》,所以她一定記得那個叫“氓”的男子,“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當氓追求那個心儀的女子的時候,是如此癡情,可是,當他將那女子娶回家之後,又換了嘴臉,“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那氓變心了,他無情地拋棄了那個他曾經深愛,發誓會保護她一生的女子。

同樣的還有唐玄宗,他也不能免俗,雖然他擁有至高無上權力。或許玄宗厭倦了和才女在一起吟詩作畫的斯文風雅的生活,又或許是在他看來,梅妃已經紅顏漸老,到了秋扇見捐的時候了,據說,梅妃生於公元710年,而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比梅妃晚了整整九年。所以,當有一個如楊玉環般美豔不可方物的女子出現在他麵前,他動了心。

厭了那淡雅的梅花,想了嬌豔的富貴花牡丹。如果說,唐玄宗和梅妃的愛情故事,是那樣清麗脫俗,那麼,他與楊玉環之間的愛,就是另一番滋味了。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隻是用一句“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草草地帶過,但實際上,楊玉環被選入宮的過程,是很複雜很不雅的。楊玉環與唐玄宗本是公媳關係,玉環於是先被度為女道士,住在太真宮,幾年之後,才封為貴妃。為了更好地描寫楊李愛情的悲劇,讓讀者同情兩人,所以,白居易在這裏采用了“為尊者諱”的方式,一筆帶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紅顏薄命常常被人用來形容女子,而梅妃和玉環,她們雖然有著不同的際遇,但最後卻竟然有著極其相似的結局,她們的遭遇,再次證明了“紅顏薄命”。

安史之亂是由於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引起的,就算沒有楊玉環,他也會寵幸其他妃子,一樣也會得到今日的下場,所以,楊玉環完全就是一個替罪羊。說什麼“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道什麼“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表麵上看來,唐玄宗的確是對楊玉環寵愛有加,可實際上呢,為了自己的活命,他還是選擇了放棄楊玉環,這一次,唐玄宗又當了一回“氓”。

那麼梅妃的命運又如何呢?安祿山叛亂,唐玄宗來不及帶上已經失寵的她就匆匆逃走了,這對於梅妃而言,大概又是一個打擊吧,當她寫下《樓東賦》和《謝賜珍珠》的時候,還是對唐玄宗抱有一絲希望的,可是,現在他卻拋棄自己,帶著楊玉環匆匆逃走,可見他心中已經早就沒有自己,她的絕望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