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說服談判談笑間:在共情、對抗中拓展社交圖景(2 / 3)

如果他回擊:“你什麼意思?你憑什麼這麼問?你是不是故意激怒我……”

接下來,兩人就要進入掐架狀態了。

這個回應最失敗的地方在於,對方在質疑的時候,已經虛擬出第三方,這樣雖然回避了當下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是不高明的回應又把對方的這份好意給浪費掉了。

其實,可以這樣回應:“不是作秀。但是,即便是作秀,也是為了宣傳環保。不然,我幹嗎作這個秀呢?為了環保,我不怕質疑,大家慢慢會了解的。”

這樣,就把虛擬的第三方的惡意解釋為“別人隻是暫時不了解內情”。

再比如,有人說:“你以前說的一件事是不對的,有錯誤……”

如果這樣回應:“你故意揪著我的錯誤,來讓我難堪。”

兩人會再次進入掐架狀態。

但是,如果這樣回應:“我討論的事情當然可能有一些錯誤的地方,因為我們朋友之間聊天就是為了討論一些我不懂的事情,聽聽大家都怎麼說。萬一我隻說自己懂的事情,那不就成了賣弄了嗎?哈哈……”

以上聊天語言的“你來我往”中,大家可以感受到巧妙的聊天可以把對抗變成合作,還可以迅速地把本來對你存在質疑的人往你的粉絲群裏推。


談笑自如才能說動人心

一個情商高的人在說服別人的時候,自然懂得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會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套路、道理、利益先放在一邊。很多人平時看起來人又聰明,智商又高,但是有時會無法說服別人,其原因就是往往不懂得克製,讓自己的利益壓倒性地戰勝了自己的頭腦。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了一本名為《湯姆·索亞曆險記》的書,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小男孩湯姆和一個陌生男孩打架,被波利姨媽發現了,於是他被罰粉刷籬笆牆。

這時候,湯姆有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就是他的情緒壓倒了理智,他馬上想到過一會兒其他自由自在的男孩子就會出現在街上,搞各種各樣的活動。大家一定會笑話他。

他去求他家的奴隸吉姆來幫他。“我說,吉姆,我替你提水,你替我刷牆,好嗎?”這個說法讓吉姆果斷地拒絕了他,因為他害怕被波利姨媽發現。

後來,他打算拿小玩具跟夥伴們交換,讓他們替他幹活。他把自己積攢的寶貝拿出來仔細檢查:小玩具、玻璃球、小破爛兒。這些足夠跟夥伴們交換,讓他們替他幹活。不過,恐怕這些都不夠換半小時的自由,於是他放棄了。

第二種思路是,克製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刺激別人的欲望。

他抓起刷子,平靜地幹起活兒來。

這時,本·羅傑斯來了。在所有男孩中,湯姆最怕受這個男孩的嘲笑了。果然,本·羅傑斯開始嘲笑他了:“嘿,老夥計,你不得不幹活是吧?你喜歡這活兒吧?”

湯姆很冷靜,他故意說:“難道一個男孩每天都有機會粉刷籬笆牆嗎?我敢打賭,就是從一千個男孩中也挑不出一個能幹好這工作的,說不定兩千個裏也挑不出一個。”

他裝作非常投入地享受刷牆。他揮動著刷子,刷完後,還會退兩步審視一下效果,在某些地方再補上兩刷子,然後再次用吹毛求疵的眼光瞧瞧。

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湯姆做每一個動作,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著迷了。

很快,本說:“湯姆,讓我刷一點兒吧。”

湯姆裝出打算讓步的樣子,可是,他又延緩了自己的節奏,說:“不行,波利姨媽對這堵籬笆牆要求十分苛刻……”

他徹底把本的胃口吊起來了,本甚至提出用蘋果交換粉刷的機會。

湯姆心中十分得意,可是他依然不動聲色,還故作不情願地把刷子遞給了本。

最後,這個嘲笑湯姆的本,現在竟在陽光下替湯姆粉刷起籬笆牆來,累得滿身大汗。

後來,其他的男孩子也來到街上,他們開始時對湯姆和本幹活表示嘲諷,但是最後卻都留下來以小玩意兒來交換這個刷籬笆牆以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整個粉刷過程中,湯姆享受著閑散和舒適,周圍的同伴們幫他把籬笆牆足足粉刷了三遍!要不是白粉漿用完了,他準能讓全村的孩子動用全部的“寶貝”來換這個刷牆的機會。

這個小說中的情節很耐人尋味。談笑自如是說服人的前提,根源就在於,當一個人談笑自如的時候,別人就會認為他要說服自己的事,對對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和對方利益最相關的事情。

甚至一個人哪怕明明知道,對方說服自己之後,會有巨大的好處,但對方隻要表現得心平氣和,他就會弱化內心的這種不舒服的感受。

比如這樣的一個對話,大家體會一下對方的感受。

業務員:“您看您什麼時候有空,來我們健身房體驗一下?”

顧客:“我暫時不考慮。”

業務員:“您這樣就是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任了,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您現在就是用身體賺錢,將來會用錢換健康,多不劃算,您還是來吧。”

顧客:“我不去。”

業務員:“您為什麼不來呢?道理我都跟您說得很清楚了。”

顧客憤然離開。

在這段對話中,大家感受到了什麼?也許有朋友要說,生活中我們會使用這麼硬的口吻聊天嗎?但實際上,這種案例比比皆是。當一個人腦海中總想著自己的業績、提成,急於達到目標的時候,再聰明的人也有可能利令智昏。

又如:

業務員:“您是給誰選衣服?”

顧客:“我來給我的一位長輩看看。”

業務員順手拿了一件,然後說:“您看這件喜歡嗎?”

顧客:“這件不太好,這件是個圓領子,我阿姨喜歡立領。”

業務員急了:“現在流行圓領子,你得和她說,圓領子才流行,立領子早就過時了。”

顧客離開。

我們始終要牢記的一點是,對方不是來花錢買教訓的,也不是花錢來聽你上課的。當你一味進攻時,你就把對方可能存在的訴求和對你剛剛建立的一點好感全部消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