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和狂熱的青年時期(2 / 3)

幸而,他忘記了這種想法。此時的他正陶醉在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帶有夢幻色彩的神話與傳說,還有《聖經》故事中,尤其是《聖經》關於約瑟的曆史,在他晚年時還把它當作藝術的典範推薦給別人。除此還有《天方夜譚》,每天晚上,在他祖母家裏,都會聽一個盲人坐在窗子上講述這些故事。

托爾斯泰在卡讚讀書。成績很平庸。別人對這三兄弟的評價是:“謝爾蓋想學也能學;德米特裏想學但學不好;列夫不想學也學不好。”

他將自己所經曆的青年時期,稱為“荒漠的時期”。荒涼的沙漠,被一陣陣狂熱的疾風掃蕩著。關於這個時期,我們可以從《少年時代》,尤其是《青年時代》相關的敘述中,看到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獨白。他是孤獨的。他的頭腦永遠處於一種狂熱的狀態下。一年中,他探索並嚐試了各種學說。他是斯多葛主義者,故意折磨自己的肉體。同時也是伊壁鳩魯主義者,縱欲無度。之後,他又相信了輪回之說。最後,他終於陷入了一種錯亂的虛無主義中,他似乎覺得如果他迅速地轉變,他將發現虛無即在他的麵前。

“我隻想著一件事,我想著我所思考的一件事……”

他經常這樣永無休止地自我分析,就像一部推理的機器,很容易讓自己陷於一種空虛之中,而且這對於他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危險的習慣,據他自己說,“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習慣時常給他帶來傷害”。但另一方麵,他的藝術卻從中汲取了珍貴的源泉。

他自己覺得,在這種精神活動中,他失去了一切信仰。從16歲起,他就停止了祈禱,也不到教堂去了。但信仰並未泯滅,它隻是還在孕育之中。

“我終究還是相信某種東西。是什麼呢?我不能說。我仍然相信上帝,或至少我沒有否認它的存在。但上帝是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否認基督教和他的教義,但建立這教義的立場,我卻說不出來。”

有時,他總會想著做一些慈悲的事情。他曾想賣掉他的馬車,把賣得的錢分給窮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產贈送給他們,他自己可以不雇傭仆人節省下來錢財救濟他們。因為他覺得他們和自己是一樣的人。有一次生病時,他寫了一部《人生的規則》。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責任,“須研究一切,對一切都要加以深刻地探討,包括法律、醫學、語言、農學、曆史、地理、數學,並在音樂與繪畫中達到最高的頂點……”他確信,“人類的使命在於不停地追求完美”。

然而在不知不覺中,由於受到年少的熱情、強烈的感官需求和誇大的自尊心的驅使,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逐漸變得開始講究實用與物質了,不再那麼單純了。他之所以要求他的意誌、肉體與精神達到完美,無非是因為他想要征服世界,獲得全人類的愛戴。“我希望大家都認識我,並且愛我。”

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托爾斯泰長得十分醜陋,臉很長很粗獷,頭發很短,覆蓋在前額上,小小的眼睛凹進眼眶裏,看事物時常常表現出嚴峻的神態。他的鼻子很寬大,嘴唇向前突出,還有一對寬闊的耳朵。在童年時,托爾斯泰就因為自己的醜相而感到絕望的痛苦。他在《童年時代》中寫道:“我想著,像我這樣一個鼻子那麼寬,嘴唇那麼大,眼睛那麼小的人,在這世界上是絕對不會獲得快樂的。”此外,他還悲哀地說道,“這副沒有表情的麵相,不清晰的輪廓,隻會令人想到那些鄉下人的模樣”。因此他想要變成一個“體麵的人”,他去模仿其他的“體麵人”,像他們一樣去賭博,結果糊裏糊塗地欠了許多債,那真是一種徹底的放蕩生活。

但有一件東西及時解救了托爾斯泰,那就是他絕對的真誠。

聶赫留朵夫曾對他說:“你知道我為什麼那麼愛你嗎?因為你具有別人所沒有的、一種罕見的品性,那就是坦率。”

“是的,我老是說出我自己都覺得臉紅的事情。”托爾斯泰在《少年時代》中寫道。

在他生活最放蕩的時候,他也能以犀利的眼光分析自己。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完全像個畜生一般生活,我是真的墮落了。”

他用分析法,仔仔細細地記下了他犯錯誤的原因:

1.猶疑不定或缺乏魄力;2.自欺欺人;3.操之過急;4.妄自菲薄;5.心緒不佳;6.迷惘困惑;7.盲目模仿;8.心境浮躁;9.缺乏思考。

在大學生時代,他就已經用這種自省的方法,來批評社會法統和迷信思想了。他瞧不起大學教育,不願做正規的曆史研究。由於他這種狂妄的思想,受到了學校的處罰。在這個時期,他發現並閱讀了盧梭的《懺悔錄》和《愛彌兒》。這對於他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

“我崇拜他。我把他的肖像掛在脖子上,就好像佩戴聖像一般。”

他最初的幾篇哲學論文便是有關盧梭思想的相關詮釋。

然而,他已經厭倦了大學和“體麵人”的生活了,他想重新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故鄉,回到自己的家園裏,跟老百姓打交道,並且希望成為他們的慈善家和教育家,來幫助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在他最初幾部作品中,如《一個紳士的早晨》,便有關於這一時期經曆的敘述,這是一篇優秀的小說,其中的主人翁便是他最喜歡用的化名:聶赫留朵夫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