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赫留朵夫20歲時,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而選擇去為農民服務。一年以來他所做的都是為農民謀福利的事情。有一次他去訪問一個鄉村,竟遭受了村民的嘲笑和漠視,他們對聶赫留朵夫抱有根深蒂固的猜疑,說他因循守舊、渾渾噩噩、下流,甚至忘恩負義……他覺得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回去時他感到心灰意冷,想起一年以前心中懷揣的夢想和熱情的抱負,即“愛與善既是幸福,也是真理,是這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與真理”。他覺得自己失敗了,他感到羞愧並且厭倦了這種生活。
“他坐在鋼琴麵前,手指無意識地按著鍵盤。奏出一個和音,接著第2個,第3個……他開始彈奏樂曲,雖然和音並不完全有規律,有時甚至平淡到了庸俗的程度,絲毫表現不出他在音樂方麵的才華。但他在其中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略帶悲哀的樂趣。每當和音變化時,他的心就跟著跳動,等待著新音符的來臨,他用自己的想象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他覺得仿佛聽到了合唱和交響樂的聲音……他主要的樂趣便是在彈奏的過程中強行加入自己的想象,雖然毫不連貫,但是十分明晰……”
在他的眼前重新浮現出剛才和他談話的那些懶散、頑固的老百姓,但此刻他隻看到了他們的好處,忽略他們對自己的不好態度。他憑借著愛的直覺進入他們的內心,在那裏,他看到了他們對於壓迫他們的命運所采取的一種忍耐與退讓的態度,對於一切不公平的寬恕,對於家庭的熱愛,以及他們之所以迷戀過去的原因。他想起他們辛苦勞作的日子,雖然會很辛苦,卻可以給他們帶來收獲……
他喃喃地說,“這真美,我為什麼不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呢”?
在這部短篇小說的主人公身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托爾斯泰。他的目光明確而清晰,用一種毫無缺陷的現實主義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但當他閉上眼睛時,卻又重新陷入他的幻夢中,陷入他對於人類的愛中。
但1850年左右的托爾斯泰,並沒有像聶赫留朵夫那般具有忍耐性。他對亞斯納亞很失望,對那裏的民眾和優秀階級感到厭倦。他所扮演的角色使他覺得生活十分沉重,他不再能堅持下去了。此外,他的債權人也緊逼著他。1851年,他逃往高加索避難,投奔當軍官的哥哥尼古拉去了。
他一來到群山環繞的山區,精神就為之一振,似乎在這裏重新找到了上帝:
“昨夜,我幾乎整晚都沒有睡覺。我向上帝祈禱,我無法描述在祈禱時內心的平靜與完滿。我先背誦傳統的禱文,之後我又祈禱了很長時間。我希望在我眼前出現偉大且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我也說不清楚。我想和上帝融為一體,我請求他原諒我過去所犯的錯……但是我感到,既然他賜予我這最幸福的時光,那他必然已經原諒我了。我想向上帝請求,但我覺得我又沒有什麼要請求的,我既不能也不懂得請求。我感謝他,不僅僅是用語言,更是在思想上感謝他……僅僅過了1個小時,我又聽到了罪惡的聲音。原來我睡著了,我夢見了名利和女人,真是沒有辦法。不過我還是感謝上帝讓我擁有這樣美好的時刻,能夠讓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渺小與偉大。我想祈禱,但我不知如何祈禱,我想徹悟,但我不敢。我還是聽從上天的安排,為世人奉獻我自己吧!”
肉體並沒有被打敗(它從沒有被打敗)托爾斯泰,在他的內心裏,情欲與上帝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在日記中,托爾斯泰記述了三個侵蝕他的魔鬼:
1.賭博的欲望,這個是可以克服的;2.身體的欲望,這個是極難克服的;3.虛榮欲,這是一切欲望中最可怕的一種。
當他在內心夢想著犧牲自己,為他人做出貢獻的時候,肉欲和其他莫名其妙的思想同時占據著他的心靈,某個高加索婦人的形象使他迷戀,或是“他左麵的胡須比右麵的豎得高時會使他感到悲哀”。但他不在乎,即使鬥爭十分激烈,也還是會絕處逢生,因為上帝在這裏,所有的生命力都受到鼓勵。
“我想,我當初想要到高加索旅行的念頭,其實是上帝給我的感應。上帝的手在不斷地指引著我,我對他感激不盡。在這裏,我感覺自己好多了,並且我確信,我將來所有的遭遇都是上帝的旨意,對於我來說都是福利……”
這是一首感謝上帝的歌。整個世界開滿了鮮花,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1852年,托爾斯泰的天才初次顯露,寫出了《童年時代》、《一個紳士的早晨》、《侵略》和《少年時代》。他感謝上帝讓他有這樣的收獲。
1851年秋,托爾斯泰在蒂弗裏斯開始寫作《童年時代》,1852年7月2日,他在高加索皮亞季戈爾斯克完成這部作品。奇怪的是,當時的托爾斯泰正陶醉在大自然中,過著一種嶄新的生活,雖然周圍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危險,但他正一心想要發現他所從未認識的世界。現實中有這麼多的素材可供托爾斯泰寫作,但他卻在第一部作品中追尋他過去的生活。原因可能是,當他寫作《童年時代》時,他生病了,而且軍隊的活動也突然中止了。在長期休養的閑暇中,他感到既孤獨又痛苦,內心十分感傷,為此他開始回憶過去美好的時光。經曆了幾年頹廢而又讓他筋疲力盡的緊張生活之後,去重溫那“無邪的,詩意的,快樂的,美妙的日子”,去尋回那顆“善良的,溫柔的,富於愛的童心”,對他來說,別有一番甜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