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與這兩位中國優秀之士的通信中,尤其是寫給辜鴻銘的長信中,托爾斯泰表現出了他對於中國這個民族的向往和欽佩。近年來中國人以高貴的溫厚態度去忍受歐洲各國對他們所施的暴行,這個事實更是加強了托爾斯泰對中國的情感。他鼓勵中國繼續堅持它這種清明的忍耐力,預言它必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中國割讓旅順給俄國這件事情,激發了德國對於膠州灣、英國對於威海衛的爭奪。那些盜賊總是貪得無厭。當托爾斯泰知道,不久之後中國人開始覺醒,想要通過暴力與戰爭的方式進行反抗時,他不禁表示惶恐,堅持要求他們要抵抗這種思想的出現。如果他們也被這種傳染病感染了,那麼國家必將麵臨空前的大劫難,不僅是受到“西方最狂野最愚昧的代表者德皇”所製造的恐怖災禍,人們也將不會獲得福祉。如果古老的中國消失了,它那真正的、大眾的、平和的、勤勉的、實用的智慧,那本應當從中國漸漸擴散到全人類的智慧,也必將隨之消失。
托爾斯泰相信必有一日,人類生活將完全發生改變,而他深信在這變化中,中國將處在東方各民族之首,並且將處於最重要的位置。亞洲的任務是要向世界上其他的人類指出一條能導向真正自由的道路,托爾斯泰說,這條路即是“道”。他尤其希望中國不要按照西方的方案來改革,即不要用立憲製度代替君主政治,不要建設國家軍隊和發展工業!中國要將歐洲作為前車之鑒,那種地獄般殘酷的現狀,那些可憐的無產者,那種殘酷的階級鬥爭,無窮無盡的軍備競賽,還有他們殘忍的殖民地策略,整個就是對現代文明的毀滅。歐洲是一個先例,中國不應該步他的後塵。
在托爾斯泰的忠告之後,我們試觀今日中國所做的事情。首先那位博學的通訊者辜鴻銘,似乎並沒有領悟到什麼,因為他具有狹隘的傳統主義,他所提出的補救現代世界的萬能藥,隻是繼續絕對忠誠地擁護過去的統治。在寫給辜鴻銘的信中,托爾斯泰強烈地批評中國的傳統製度和服從君主這個觀念,他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就好像我們說上帝具有強大的力量一樣。但我們不能一葉障目。雖然從那些旋起旋滅的黨爭與革命中,我們不能看出托爾斯泰的思想與中國聖賢思想的一致性,但我們不能就此輕易地否定中國這個民族和托爾斯泰在思想上的接近性。
和中國人相反,日本人天生具有一種狂熱的生命力,對世界上所有新鮮事物都抱著如饑似渴的好奇心。日本是全亞洲和托爾斯泰最早進行聯係的民族。但托爾斯泰卻對日本始終抱著猜疑的態度,他提防他們的國家主義與執著好戰的天性,尤其當日本溫順地接納了歐洲文明,並且立刻就學全了這種文明的害處之後,托爾斯泰更對這個民族感到猜疑。我們不能說他的猜疑是全無根據的,因為他們之間相當密切的通訊使他遭到了好幾次的暗算。如年輕的Jokai,他是Didaitschoolu日報主筆,自稱是托爾斯泰的信徒,同時又自命為將他的主義和愛國情操結合在一起的折中派,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竟然公然指責托爾斯泰。更令人失望的是那個青年田村,最初讀了托爾斯泰的一篇關於日俄戰爭的文字後感動地落淚,全身顫抖,大聲地疾呼“托爾斯泰是當今世上唯一的先知者”,但幾個星期之後,當日本海軍在馬島擊破了俄國艦隊時,他又一下子卷入了狂熱的愛國主義旋渦中,寫了一部攻擊托爾斯泰的無聊的書。
在他與這兩位中國優秀之士的通信中,尤其是寫給辜鴻銘的長信中,托爾斯泰表現出了他對於中國這個民族的向往和欽佩。近年來中國人以高貴的溫厚態度去忍受歐洲各國對他們所施的暴行,這個事實更是加強了托爾斯泰對中國的情感。他鼓勵中國繼續堅持它這種清明的忍耐力,預言它必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中國割讓旅順給俄國這件事情,激發了德國對於膠州灣、英國對於威海衛的爭奪。那些盜賊總是貪得無厭。當托爾斯泰知道,不久之後中國人開始覺醒,想要通過暴力與戰爭的方式進行反抗時,他不禁表示惶恐,堅持要求他們要抵抗這種思想的出現。如果他們也被這種傳染病感染了,那麼國家必將麵臨空前的大劫難,不僅是受到“西方最狂野最愚昧的代表者德皇”所製造的恐怖災禍,人們也將不會獲得福祉。如果古老的中國消失了,它那真正的、大眾的、平和的、勤勉的、實用的智慧,那本應當從中國漸漸擴散到全人類的智慧,也必將隨之消失。
托爾斯泰相信必有一日,人類生活將完全發生改變,而他深信在這變化中,中國將處在東方各民族之首,並且將處於最重要的位置。亞洲的任務是要向世界上其他的人類指出一條能導向真正自由的道路,托爾斯泰說,這條路即是“道”。他尤其希望中國不要按照西方的方案來改革,即不要用立憲製度代替君主政治,不要建設國家軍隊和發展工業!中國要將歐洲作為前車之鑒,那種地獄般殘酷的現狀,那些可憐的無產者,那種殘酷的階級鬥爭,無窮無盡的軍備競賽,還有他們殘忍的殖民地策略,整個就是對現代文明的毀滅。歐洲是一個先例,中國不應該步他的後塵。
在托爾斯泰的忠告之後,我們試觀今日中國所做的事情。首先那位博學的通訊者辜鴻銘,似乎並沒有領悟到什麼,因為他具有狹隘的傳統主義,他所提出的補救現代世界的萬能藥,隻是繼續絕對忠誠地擁護過去的統治。在寫給辜鴻銘的信中,托爾斯泰強烈地批評中國的傳統製度和服從君主這個觀念,他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就好像我們說上帝具有強大的力量一樣。但我們不能一葉障目。雖然從那些旋起旋滅的黨爭與革命中,我們不能看出托爾斯泰的思想與中國聖賢思想的一致性,但我們不能就此輕易地否定中國這個民族和托爾斯泰在思想上的接近性。
和中國人相反,日本人天生具有一種狂熱的生命力,對世界上所有新鮮事物都抱著如饑似渴的好奇心。日本是全亞洲和托爾斯泰最早進行聯係的民族。但托爾斯泰卻對日本始終抱著猜疑的態度,他提防他們的國家主義與執著好戰的天性,尤其當日本溫順地接納了歐洲文明,並且立刻就學全了這種文明的害處之後,托爾斯泰更對這個民族感到猜疑。我們不能說他的猜疑是全無根據的,因為他們之間相當密切的通訊使他遭到了好幾次的暗算。如年輕的Jokai,他是Didaitschoolu日報主筆,自稱是托爾斯泰的信徒,同時又自命為將他的主義和愛國情操結合在一起的折中派,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竟然公然指責托爾斯泰。更令人失望的是那個青年田村,最初讀了托爾斯泰的一篇關於日俄戰爭的文字後感動地落淚,全身顫抖,大聲地疾呼“托爾斯泰是當今世上唯一的先知者”,但幾個星期之後,當日本海軍在馬島擊破了俄國艦隊時,他又一下子卷入了狂熱的愛國主義旋渦中,寫了一部攻擊托爾斯泰的無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