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所見》的故事情節是:一個親王的女兒,因為受到誘惑而逃出了家庭,為此,這位親王不能原諒他的女兒,但當他一看見自己的女兒時,卻立刻去請求她的原諒。然而他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克製自己見了女兒的私生子時所產生的厭惡之情。

《霍登卡》是一篇極短的短篇作品,敘述了1893年,一個年輕的俄國公主,在參加莫斯科的一個平民節日歡慶的時候,突然被擁擠的人群擠倒,被人在腳下踐踏,大家都以為她死了。後來是一個工人,也是被人群來回擁擠的人,將她救醒。一霎間,友愛將兩人聯結在了一起。但後來他們還是分開了,從此不複相見。

《哈吉·穆拉特》具有宏大的場麵,一開始便好像一部史詩式的長篇小說那樣敘述。它敘述了發生在1851年高加索戰爭中的雜事。在寫本書的時候,托爾斯泰正處於最能控製他藝術才能的階段。將所見所想都寫得非常完滿。但奇怪的是,大家對於故事本身並不真正感興趣,因為讀者覺得托爾斯泰自己對這個故事也不是很感興趣。在故事中出現的每個人物,托爾斯泰都給予了恰當的同情,他對於每個人物,即使是那種隻短暫地出現在我們麵前的人,也都進行了完美的肖像描寫。他為了要愛全體,對人物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偏愛。他寫這部作品,似乎並不是因為內心的需要,而隻是為了身體的需求。就好像人們需要舒展筋骨一樣,他也需要活動一下他的創作才能,於是就進行創作了。

其他具有托爾斯泰個人氣質的作品,往往達到了一種悲愴的境界。自傳式的作品即屬此類,如《一個瘋人的日記》,回憶了1869年托爾斯泰精神狂亂時期最初幾夜的恐怖景象;又如《魔鬼》,這是他最後的也是最長的短篇小說,書中的一些部分寫得十分優秀,但它的結局卻很無聊。一個鄉下的地主,和他下人的一個女兒發生了關係,但他卻跟別人結了婚,離開了這個下人的女兒。但這個女人“留在他的血液裏”,他一旦看見了她,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占有她,她也追尋著他。最終他們又在一起了。他感到自己不能再離開她,結局他卻自殺了。書中對於各個人物的肖像描寫都可堪稱傑作,如描寫男子善良、軟弱、聰明、真誠、勤奮,而又充滿煩悶的形象,他年輕的妻子那種傳奇式的、多情的,美麗而健全、熱烈而不知貞操的形象等。可惜托爾斯泰在小說的結局放入了在現實中不存在的道德思想。這大概是因為作者也有過類似的愛情經曆吧。

五幕劇《黑暗中的光明》表現了托爾斯泰在藝術方麵的弱點。但當我們知道了托爾斯泰晚年時的悲哀時,我們就會發現這部作品也是十分動人的!書中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薩林特澤夫與托爾斯泰具有相同的信念,他試著要實踐他的信念,但這對於他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因為妻子的眼淚而放棄了離開他的家庭,他留在家中,如窮人一般地生活,做著木工的工作。他的妻子和兒女們卻繼續享受著奢侈豪華的宴會。雖然他根本沒有參加過,但人們卻指責他是虛偽的。然而,由於受到他精神及人格所散發的光輝的影響,在他的身邊,竟出現了不少信徒。一個教堂的司祭,相信了他的主義,放棄了自己的職位。還有一個世家子弟也因為他的主義而拒絕服兵役,以致受罰。而這可憐的托爾斯泰的化身,深受懷疑之苦。他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什麼錯誤,是不是無意中讓別人陷於痛苦或死地?最後,他擺脫痛苦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那個被他無意中置於絕路的青年的母親殺死。

《夢中所見》的故事情節是:一個親王的女兒,因為受到誘惑而逃出了家庭,為此,這位親王不能原諒他的女兒,但當他一看見自己的女兒時,卻立刻去請求她的原諒。然而他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克製自己見了女兒的私生子時所產生的厭惡之情。

《霍登卡》是一篇極短的短篇作品,敘述了1893年,一個年輕的俄國公主,在參加莫斯科的一個平民節日歡慶的時候,突然被擁擠的人群擠倒,被人在腳下踐踏,大家都以為她死了。後來是一個工人,也是被人群來回擁擠的人,將她救醒。一霎間,友愛將兩人聯結在了一起。但後來他們還是分開了,從此不複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