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偉大的思想叛逆者,他們有如先驅者約翰那樣,詛咒墮落的文明。其中最近的一位要屬盧梭。他愛慕大自然,痛恨現代社會,崇拜聖書和基督教道德,具有極端的獨立性,從這些方麵來說,我們可以在盧梭的身上看到未來托爾斯泰的形象。托爾斯泰自己也承認:“他的文字中有許多地方深深地打動了我,那些話就好像是我自己寫的一樣。”

但這兩個人還是有極大的差別的,托爾斯泰擁有更純粹的基督徒的靈魂!從下麵這些話中,就足以看出盧梭傲慢、不遜、偽善的口氣:

“永恒的生靈!有誰敢跟你說:我曾經比那個人強多了!”

“我敢毫無顧忌地說:誰敢認為我是個不誠實的人,他自己便是該死。”

相反地,托爾斯泰卻為他過去生命中所犯的罪惡而痛哭流涕:“我感到一種地獄般的痛苦。我回想起我過去那些卑怯的行為,這些回憶一直圍繞著我,它們使我的生活不能安寧。人們在死了之後就不能保留回憶了。但對於我來說,這種情形將是多麼幸福啊!如果死後還能回憶起我在世所犯的一切罪惡,那將是一種痛苦!”

他不會像盧梭那樣寫他的《懺悔錄》,因為盧梭曾說:“因為覺得我的善超過了惡,因此我認為說出一切將對我有利。”托爾斯泰也曾試著寫他的回憶錄,但終於還是放棄了。筆從他的手中落下,他不願人們將來讀了之後說:“那麼崇高的托爾斯泰原來如此!他曾經是多麼卑怯!而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上帝安排我們成為卑怯的人的。”

基督教信仰中那些美麗而純潔的道德觀念,使托爾斯泰具有了憨厚誠實謙虛的態度,而這些盧梭是從來都沒有的。在盧梭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日內瓦的聖彼得和羅馬的加爾文。而在托爾斯泰身上,我們看到的則是那些巡禮者和虔誠的教徒,他們曾以真誠的懺悔和眼淚感動過童年的托爾斯泰。

在對世界的戰鬥中,他和盧梭是站在同一戰線的,除此之外,托爾斯泰內心世界裏最強大的兩股力量,真理和愛的鬥爭一直困擾著他生命最後的30年。

真理是托爾斯泰最早的信仰,也是他藝術創作的原則。在他看來,真理是“直透入靈魂深處的目光”,它能看透人們的內心。

“我作品中所體現的真理,是我全心全意所愛的,在過去、現在、將來,永遠都是最美的。”

在他兄弟死後,當一切都毀滅了,真理是他所僅存的東西。“真理是在我道德觀念中唯一留下來的東西,是我將崇拜的唯一的對象。”這真理,就是他生命的中樞,是大海中的礁石。

但不久之後,“殘酷的真理”已不能使他感到滿足。愛漸漸替代了它的位置。這愛,是他童年時代的生命之源,是愛讓他的心靈達到了一種自然的境界。托爾斯泰在1880年發生精神危機時,並沒有舍棄真理,而是將它引向了愛的境界。愛是“生存的意義”,且是唯一的意義,當然,美也是。愛是經過生活磨煉變得成熟的托爾斯泰的精髓,是《戰爭與和平》、《答神聖宗教會議書》作品的精髓。

在曆史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偉大的思想叛逆者,他們有如先驅者約翰那樣,詛咒墮落的文明。其中最近的一位要屬盧梭。他愛慕大自然,痛恨現代社會,崇拜聖書和基督教道德,具有極端的獨立性,從這些方麵來說,我們可以在盧梭的身上看到未來托爾斯泰的形象。托爾斯泰自己也承認:“他的文字中有許多地方深深地打動了我,那些話就好像是我自己寫的一樣。”

但這兩個人還是有極大的差別的,托爾斯泰擁有更純粹的基督徒的靈魂!從下麵這些話中,就足以看出盧梭傲慢、不遜、偽善的口氣:

“永恒的生靈!有誰敢跟你說:我曾經比那個人強多了!”

“我敢毫無顧忌地說:誰敢認為我是個不誠實的人,他自己便是該死。”

相反地,托爾斯泰卻為他過去生命中所犯的罪惡而痛哭流涕:“我感到一種地獄般的痛苦。我回想起我過去那些卑怯的行為,這些回憶一直圍繞著我,它們使我的生活不能安寧。人們在死了之後就不能保留回憶了。但對於我來說,這種情形將是多麼幸福啊!如果死後還能回憶起我在世所犯的一切罪惡,那將是一種痛苦!”

他不會像盧梭那樣寫他的《懺悔錄》,因為盧梭曾說:“因為覺得我的善超過了惡,因此我認為說出一切將對我有利。”托爾斯泰也曾試著寫他的回憶錄,但終於還是放棄了。筆從他的手中落下,他不願人們將來讀了之後說:“那麼崇高的托爾斯泰原來如此!他曾經是多麼卑怯!而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上帝安排我們成為卑怯的人的。”

基督教信仰中那些美麗而純潔的道德觀念,使托爾斯泰具有了憨厚誠實謙虛的態度,而這些盧梭是從來都沒有的。在盧梭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日內瓦的聖彼得和羅馬的加爾文。而在托爾斯泰身上,我們看到的則是那些巡禮者和虔誠的教徒,他們曾以真誠的懺悔和眼淚感動過童年的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