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6 邏輯規律:不合邏輯的思維,再好也沒意義(1 / 3)

從判斷方麵說,同一律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所作出的每一個判斷,其含義必須是確定、同一、前後一致的。把不同論題(判斷或命題)當作同一論題所犯的邏輯錯誤,無意識導致的叫作“轉移論題”,故意用某一論題暗中代替原論題的叫作“偷換論題”。例如,湯姆說:“迪克,你批評別人往往簡單粗暴,以後要注意點。”迪克卻反駁說:“公民都有批評的權利,難道我沒有嗎?偉人都讚成批評與自我批評,難道你不讚成嗎?”迪克的回答是在強詞奪理,可以認為他是在偷換論題。

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在實際思維中往往表現為偏離中心、文不對題、避而不談、答非所問,甚至節外生枝、各執一端等。

邏輯題精選

法國某地一個律師家的狗偷吃了肉店裏的一塊肉,肉店老板決定去找律師理論。見到律師,老板便問他:“一隻狗偷吃了別人家的東西是不是要這隻狗的主人來賠錢?”

“這是當然的。”律師隨口答道。

聽了律師的回答,老板高興極了,馬上向律師伸出一隻手,說:“那麼就請你付給我10法郎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店裏的一塊肉。”

“好,我同意。不過你必須先付給我15法郎的訴訟費,扣除我賠你的10法郎後,你還應當付給我5法郎。”

律師本來要賠錢的,可是經他這麼一說,不但不需要賠錢,反倒要讓受損害的肉店老板付錢給他。律師在這裏使用的詭辯手法違反了什麼邏輯規律?

提示:律師用的手段是偷換概念。

思維的對象要確定

某報紙曾登載了這樣一段文字:“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自然就像圖畫一樣豔麗、壯美。人們美的外表、美的心靈、美的生活、美的世界也像畫一樣使人心曠神怡,陶醉在這優美的情境中。”

第一句“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當然是作者學美術的體會,而下文應該具體說明作者這一點體會。但是,作者在下文中卻說了各種各樣的美,如大自然的美、人們外表的美、心靈的美、生活的美和世界的美。美和美術有聯係,但並不是一回事。列舉各種各樣的美,並不能說明“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這一段話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文不對題。

從邏輯上說,這是思維的對象不確定的一種表現,也是違反同一律的一種表現。思維的對象要確定,是形式邏輯中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而其中首要的一點,就是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的時候,要確定自己所想的是個什麼問題,不要把這個問題換成那個問題。在表達思想的時候,當然也是這樣。在上麵的案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沒有針對預定的對象展開,而在提出這個對象以後,馬上就離開這個對象,想到別的地方去了。這樣,預定的思維對象完全落了空。

從判斷方麵說,同一律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所作出的每一個判斷,其含義必須是確定、同一、前後一致的。把不同論題(判斷或命題)當作同一論題所犯的邏輯錯誤,無意識導致的叫作“轉移論題”,故意用某一論題暗中代替原論題的叫作“偷換論題”。例如,湯姆說:“迪克,你批評別人往往簡單粗暴,以後要注意點。”迪克卻反駁說:“公民都有批評的權利,難道我沒有嗎?偉人都讚成批評與自我批評,難道你不讚成嗎?”迪克的回答是在強詞奪理,可以認為他是在偷換論題。

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在實際思維中往往表現為偏離中心、文不對題、避而不談、答非所問,甚至節外生枝、各執一端等。

邏輯題精選

法國某地一個律師家的狗偷吃了肉店裏的一塊肉,肉店老板決定去找律師理論。見到律師,老板便問他:“一隻狗偷吃了別人家的東西是不是要這隻狗的主人來賠錢?”

“這是當然的。”律師隨口答道。

聽了律師的回答,老板高興極了,馬上向律師伸出一隻手,說:“那麼就請你付給我10法郎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店裏的一塊肉。”

“好,我同意。不過你必須先付給我15法郎的訴訟費,扣除我賠你的10法郎後,你還應當付給我5法郎。”

律師本來要賠錢的,可是經他這麼一說,不但不需要賠錢,反倒要讓受損害的肉店老板付錢給他。律師在這裏使用的詭辯手法違反了什麼邏輯規律?

提示:律師用的手段是偷換概念。

思維的對象要確定

某報紙曾登載了這樣一段文字:“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自然就像圖畫一樣豔麗、壯美。人們美的外表、美的心靈、美的生活、美的世界也像畫一樣使人心曠神怡,陶醉在這優美的情境中。”

第一句“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當然是作者學美術的體會,而下文應該具體說明作者這一點體會。但是,作者在下文中卻說了各種各樣的美,如大自然的美、人們外表的美、心靈的美、生活的美和世界的美。美和美術有聯係,但並不是一回事。列舉各種各樣的美,並不能說明“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這一段話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文不對題。

從邏輯上說,這是思維的對象不確定的一種表現,也是違反同一律的一種表現。思維的對象要確定,是形式邏輯中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而其中首要的一點,就是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的時候,要確定自己所想的是個什麼問題,不要把這個問題換成那個問題。在表達思想的時候,當然也是這樣。在上麵的案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沒有針對預定的對象展開,而在提出這個對象以後,馬上就離開這個對象,想到別的地方去了。這樣,預定的思維對象完全落了空。

我們說文要對題,這裏的“題”就是指預定的思維對象。如果不遵守“思維的對象要確定”這一規則,不但一段話有可能文不對題,而且整篇文章都有可能文不對題。例如,某醫院的注射室裏張貼著一份《注射室消毒製度》,共有十條。其中有七條講的與消毒有關,還有三條則與消毒無關,後者分別為“必須根據醫生開的注射單注射”“必須了解病人情況,進行必要的解釋,消除疑慮”“注射前要查對藥名、劑量,檢查有無渾濁、過期等情況”。這些規定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寫到《注射室消毒製度》裏去,明顯文不對題而顯得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