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唐奇女子
我在本卷開始時就一直在說,大唐的女子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宮廷女子,一類是公主,第三類則來自民間。
而唐朝的民間女子,可謂是群芳異彩。他們雖然來自民間,但是他們的表現卻一點都不比宮廷女子差多少,我把隋唐卷的最後一點點時間,留給這些在大唐民間流光溢彩的女性們。
大唐第一舞蹈家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是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然而,她的蓋世技藝是與中國曆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聯係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她,我們才有幸看到了草聖的一卷絕妙丹青,才有幸讀到了詩聖的一首慷慨悲涼的《劍器行》。這位絕代佳人當再不寂寞。
草聖張旭,就是因為觀看了公孫的劍器之舞,因而茅塞頓開,成就了落筆走龍蛇的絕世書法。
詩聖杜甫,在少年時代,也曾觀看過公孫之舞,當年的公孫娘子,錦衣玉貌,矯若遊龍,一曲劍器,揮灑出大唐盛世萬千氣象。杜公曾有詩,題為《劍器行》,寫盡當年公孫劍器之盛: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筆下的公孫之舞,淋漓盡致地出現在我們眼前,讓人向往不已。杜甫以神來之筆,通過一連串激動人心的比擬,描繪了公孫大娘舞劍器時青山低頭、風雲變色、矯如龍祥、光曜九日的逼人氣勢。
安史之亂後,皇朝由盛而衰。杜甫先生在白帝城,又看到了公孫娘子的傳人,李十二娘舞劍器。撫今追昔,不由感慨萬千。盛世已去,杜甫不再年少,公孫的弟子也非是盛顏,至於公孫大娘本人,則更該是“絳唇珠袖兩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