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鶯鶯情斷西廂(1 / 3)

鶯鶯其實也正望著彩蝶發怔,經紅娘這麼一說破,又覺得十分不好意思,羞紅了臉,佯裝嗔怒道:“你這小丫頭,真不知羞!”紅娘其實很明白小姐的心思,本是春心暗動,又礙著種種顧慮,不願表露。她知道小姐這麼說自己並無怪罪之意,因而也不還嘴,隻是拉小姐又轉到這邊的花壇旁。

院外的張生聽了兩位女子的對話,心中也被撩撥得癢癢的。紅娘拉著鶯鶯移步,就正好走入了他的視線。首先從花影中飄出的是一位著紅衣短裙的少女,步履輕靈,神情活潑,看裝束可知是一使女。隨著紅衣少女之後,又款款步出一位姑娘,她一身淡黃衣裙,身段頎長苗條,在夕陽映照下,好似嫩柳迎風,惹人愛憐。細看之下,見她臉如杏花含煙,眸如秋水凝碧,眉似遠山微蹙,唇象丹蔻輕點,神情淡淡,似喜非喜、似憂非優。這一看,竟令張生頓時不能自恃,幾次想衝過去,撫慰一番那位楚楚動人的姑娘。但他到底是一位知書識禮的書生,素來行為方正,不敢輕薄,終於強忍住自己的衝動,隻是站在那裏怔怔地癡望。漸漸兩位少女已行近院門,紅娘抬眼朝這邊看過來,令張生猛地一驚,怕顯出自己的失態,急忙離開了院門口。

回到自己屋中,張生對隔壁的小姐始終無法釋懷,伺機向寺中的小和尚打聽到,原來那黃衣姑娘是已故相國的獨生女兒崔鶯鶯。

一次偶然的驚豔,使張生的心再難平靜下來,強忍著思念坐下來讀書,書中卻又浮現出鶯鶯似喜似悲的神態,擾得他心神不定。日子稍長,張生與常常出入院內院外的紅娘漸漸熟悉了。張生是心有所求,紅娘見他溫文儒雅,尚招人喜歡,所以兩人慢慢有了言語來往。

一天,張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蕩,寫成了一首言情之詩,詩中表達他對鶯鶯的一片愛慕和思念之情。詩寫成了,卻無法讓鶯鶯看到,他左思右想之後,悄悄找來了剛要進院的紅娘,求她代傳心意。爽直的紅娘大惑不解地說:“既然如此傾慕我家小姐,為何不大大方方地托媒人說合呢?”這一問倒難住了張生,因是孤身一人在外,無父母作主,他確實沒想到要找媒人求親呢!怔了一會,他囁嚅地說:“這些天來,因思念小姐,我食不知味,行不知所,簡直無法度日。若托媒的而娶,則數月半載難有結果,豈不讓我成為枯池之魚。遠水難救近火,拜托姑娘不行嗎?”

也許因為同是懷春的年齡,心易相通;也許因為紅娘生性熱心,對張生有一絲憐憫之念,紅娘竟不惜涉嫌冒險,應允了為張生與鶯鶯設法撮合。於是,張生的第一封情書,便由紅娘之手,傳遞到鶯鶯的梳妝台上:

“春來頻行宋家東,垂袖開懷待晚風。鶯藏柳暗無人語,唯有牆花滿樹紅。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等閑弄水浮花片,流出門前惹阮郎。”

鶯鶯其實也正望著彩蝶發怔,經紅娘這麼一說破,又覺得十分不好意思,羞紅了臉,佯裝嗔怒道:“你這小丫頭,真不知羞!”紅娘其實很明白小姐的心思,本是春心暗動,又礙著種種顧慮,不願表露。她知道小姐這麼說自己並無怪罪之意,因而也不還嘴,隻是拉小姐又轉到這邊的花壇旁。

院外的張生聽了兩位女子的對話,心中也被撩撥得癢癢的。紅娘拉著鶯鶯移步,就正好走入了他的視線。首先從花影中飄出的是一位著紅衣短裙的少女,步履輕靈,神情活潑,看裝束可知是一使女。隨著紅衣少女之後,又款款步出一位姑娘,她一身淡黃衣裙,身段頎長苗條,在夕陽映照下,好似嫩柳迎風,惹人愛憐。細看之下,見她臉如杏花含煙,眸如秋水凝碧,眉似遠山微蹙,唇象丹蔻輕點,神情淡淡,似喜非喜、似憂非優。這一看,竟令張生頓時不能自恃,幾次想衝過去,撫慰一番那位楚楚動人的姑娘。但他到底是一位知書識禮的書生,素來行為方正,不敢輕薄,終於強忍住自己的衝動,隻是站在那裏怔怔地癡望。漸漸兩位少女已行近院門,紅娘抬眼朝這邊看過來,令張生猛地一驚,怕顯出自己的失態,急忙離開了院門口。

回到自己屋中,張生對隔壁的小姐始終無法釋懷,伺機向寺中的小和尚打聽到,原來那黃衣姑娘是已故相國的獨生女兒崔鶯鶯。

一次偶然的驚豔,使張生的心再難平靜下來,強忍著思念坐下來讀書,書中卻又浮現出鶯鶯似喜似悲的神態,擾得他心神不定。日子稍長,張生與常常出入院內院外的紅娘漸漸熟悉了。張生是心有所求,紅娘見他溫文儒雅,尚招人喜歡,所以兩人慢慢有了言語來往。

一天,張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蕩,寫成了一首言情之詩,詩中表達他對鶯鶯的一片愛慕和思念之情。詩寫成了,卻無法讓鶯鶯看到,他左思右想之後,悄悄找來了剛要進院的紅娘,求她代傳心意。爽直的紅娘大惑不解地說:“既然如此傾慕我家小姐,為何不大大方方地托媒人說合呢?”這一問倒難住了張生,因是孤身一人在外,無父母作主,他確實沒想到要找媒人求親呢!怔了一會,他囁嚅地說:“這些天來,因思念小姐,我食不知味,行不知所,簡直無法度日。若托媒的而娶,則數月半載難有結果,豈不讓我成為枯池之魚。遠水難救近火,拜托姑娘不行嗎?”

也許因為同是懷春的年齡,心易相通;也許因為紅娘生性熱心,對張生有一絲憐憫之念,紅娘竟不惜涉嫌冒險,應允了為張生與鶯鶯設法撮合。於是,張生的第一封情書,便由紅娘之手,傳遞到鶯鶯的梳妝台上:

“春來頻行宋家東,垂袖開懷待晚風。鶯藏柳暗無人語,唯有牆花滿樹紅。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等閑弄水浮花片,流出門前惹阮郎。”

詩詞中暗藏“鶯鶯”兩字,詞句含情,充滿誘惑。滿腹詩文的相國千金,見到梳妝台上的詩箋,心裏不禁蕩起春意,詩詞中的心意她自然領會殆盡。實際上那日賞花,她也曾瞟見了站在院外發癡的張生,春心也曾為他相傾,但礙於少女的羞澀,不便表露出來罷了。正因為她是大家名媛的身份,深受禮教陶冶,自然不便私許男女之情。因此張君瑞刻意策謀的這封情書,投出後就象石沉大海一樣,了無回音。

一介儒雅書生,能放下麵子求紅娘傳書,已是相當不易了。書去無音,他當然也就無可奈何了,除長籲短歎外,再也想不出博得佳人青睞的良策。

可謂無巧不成書,正在這時,當地打家劫舍的大盜孫飛虎,風聞普救寺住了一個豔麗如花的美嬌娘,一時色心大發,決定搶來做他的壓寨夫人。於是,孫飛虎率領手下嘍羅,將普救寺四周團團圍住,然後派他的軍師進院提親。崔夫人一聽這事,不由地勃然大怒,心想:“堂堂相國家眷,竟遭這幫山匪毛賊欺侮,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