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

1960年7月,池田內閣正式成立,池田勇人在就任首相的記者招待會上第一次對世人展現出了他的執政理想,他說道:“本著寬容和忍耐的精神進行協商,確立順暢的議會政治習慣。”意思是說,日本國內政黨鬥爭要遵循於不影響施政效率的原則。

而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他引用了中國古代孔子說過的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說道:“我是既患寡也患不均”,貧窮不是搞平均分配的借口,讓人民富起來,然後還要保證公平的分配製度,隻有這樣這個國家才有可能良性發展。

記者招待會上,他拋出了“收入倍增計劃”,力圖改變民生,不隻是讓少數資本家和官僚富起來,也要讓百姓富起來。這是池田的最終夢想,可以說這是個偉大的夢想!

11月,反對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的政治風波終於在多方的努力下,被徹底平息,這對於池田勇人來說,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因為他終於有時間去完成他那個偉大的夢想了。

池田是個聰明人,他不想因為在野黨的壓力而使自己的大計受阻。所以他盡量把在野黨也拉入了該項計劃的實施,由於該項計劃是民生大計,任何黨派都不能因為政見不合而反對民生的發展,所以在野黨也很快被池田拉入了收入倍增計劃中來。

而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增加收入成為了爭論的焦點。日本第一次出現了執政黨和在野黨為了國家經濟如何能更好的發展,人民如何能夠提高收入水平,展開了良性的討論。

而在收入倍增計劃剛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民眾們也在懷疑,因為他們擔心這又是一輪政治家們的政治秀。

但民眾們很快發現,計劃的倡導者池田首相,是個另類的人,換種說法就是令百姓放心的人。他時常穿著樸素的衣服,從不打高爾夫球,也從來不參加有眾多美女明星參加的宴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政治家的虛偽,但是如果連這種“虛偽”都不願意嚐試的政治家又怎麼能夠獲取民心呢?

在收入倍增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本是個十年的計劃,但實際上隻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到了1970年時,國民收入增加了2.8倍,而被主婦們稱做“三大神器”電冰箱、洗衣機和吸塵器普及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在國際貿易方麵,1960年的出口額為4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後逐年上漲,1965年達到了81億美元,1970年達到了188億美元,對外實現了貿易出超,此後日本的進口和出口同樣順利增加。

1964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成為了經濟發達國家的一員。

就這樣,日本向著經濟大國邁進了一大步。雖然這些經濟成果很多是在池田勇人去世後才達到的,但是這是池田的夢想,夢想的實現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