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王子
三木武夫接手了一個爛攤子,結果他把一個更爛的攤子給了他的下任。
上文說過,自民黨在內閣任期屆滿後的總選舉中大敗,參眾兩院都隻有一票的優勢,自民黨此時達到了空前的一致,共同推舉福田赳夫出任黨總裁,從而繼任首相。這是集合了自民戰前開始就是黨內部政、官、財三界的意見而決定的。
1976年,福田赳夫以71歲的高齡終於登上了首相寶座。
福田赳夫從戰前就是大藏省的精英,他進入政界是在吉田茂內閣突然解散後進行的總選舉之際,當時在他所在的選區群馬三區已經有中曾根當選議員,包括社會黨在內的各黨都像拉攏無所屬的福田作為本黨候選人參選,他都拒絕了,這是因為福田有著更大的野心,可以說他一直在潛伏爪牙等候。
1953年,無所屬的福田赳夫對建立了“日本再建同盟”並重返政界的岸信介十分關注,隨後他加入了自由黨。福田十分同意岸信介提出的建立新黨的想法,特別是對兩大政黨輪流坐莊論抱有共鳴。
岸信介非常重視福田,視其為第一智囊,在岸信介內閣中福田擔任過自民黨政調會長、幹事長、農相等要職。如此重用福田,就給外界造成了一種福田是岸信介接班人的假象。而作為保守派的岸信介,他的接班人自然也是保守派,所以福田赳夫也一直被稱作“保守派王子”。
但是,岸信介突然因為安保騷動而下台,福田因為是岸的親信而失去了成為黨魁的機會,池田內閣成立了。福田赳夫對池田內閣進行徹底批判是十分出名的,因為福田與池田在經濟財政運營方麵的想法大相徑庭。在福田看來,池田勇夫根本不是和他一個級別的對手,可恨他當上了首相,而不是自己。
佐藤內閣成立後,他又兩度擔任藏相,主管財政。福田幫助佐藤內閣渡過第二次危機,而且競爭對手池田、河野一郎等人先後去世,內閣走上了長期政權的道路。
後邊,田中角榮和福田的競爭已經說過了,這裏不做贅言,反正是福田一次次錯過當首相的機會,直到他七十一歲,這位極富經驗的政壇智囊才第一次登上了首相的寶座。
但是,福田這位保守派王子也有著自己缺點,他的骨子裏有一種“非我莫屬”的傲氣和精英的自負,他看不起池田勇夫,也不把大平正芳這些精英放在眼裏,在他的心目中隻有他才是最強的。
在具體工作方麵,他也不把工作委托給別人來做,這使得他的周圍缺少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