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蘇

當然,小泉不可能隻憑借民營化改革這一件事情挺了五年時間,在他的任期內,日本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小泉內閣成立之初,日本經濟降至冰點,但是小泉上台後,經濟有了複蘇的跡象,這得益於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大好形勢,由於本人是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就豐田汽車而言,一汽豐田和廣州豐田兩家企業就在中國市場內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占有率,而如很多電子產品更是在中國市場內蓬勃發展。

小泉內閣在金融業方麵也有改變,在此期間,日本的金融投資業非常活躍,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等方麵取得了進展。通過緩和規製等經濟結構改革,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激活了IT產業的發展。股價上漲,小泉上台時5%的高失業率也開始逐步下降。

在財政政策方麵,小泉繼續奉行抑製開支的緊縮政策,阻止了財政規模的擴大。小泉把年度預算控製在了80萬億日元的規模,這基本上是日本政府八年前的預算水平。

在地方製度改革方麵,小泉提出了以公共事業、社會保障為中心的所謂“三位一體”改革,削減支出。同時,由於稅改增加,新發行的國債總額控製在其就任時承諾的30萬億日元以內。

小泉的目標是要削減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支出,通過結構改革,將官辦轉為民辦,從而建立小政權。他的政策重視效率,希望建立充滿活力的競爭社會。這種政策的結果是,產生了一部分被視為“勝利者”的成功者,但是這樣的改革同樣也出現了煩惱效果,一些失敗者無家可歸,卻又拿不到政府的補貼,日本自殺者在小泉執政期間都超過了3萬人,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再加上老齡化嚴重,日本國民間彌漫著不安的情緒。

但是總體來說,小泉的改革,刺激了競爭,讓更多有才能的人走上了更為適合他的崗位,也讓人們更清楚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