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外交延伸
雖然我前邊一再客觀的評價小泉政權的功績,但是我知道,我還是難以抹滅此人在中國人心中的負麵形象,因為他在任期間曾多次以首相的身份參拜供奉著二戰中戰犯的靖國神社,這傷害了中國乃至全東亞人民的感情。小泉的行為遭到了中韓多國的強烈反對,與兩國的關係惡化到了無法進行首腦外交的程度。
一再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稱:“參拜靖國神社純屬個人良心問題,別人不需要說三道四。”中韓兩國則批判小泉參拜供奉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美化日本對亞洲的侵略戰爭的曆史,嚴重傷害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洲人民的感情。
對於小泉首相的固執己見,日本國內也出現了分歧,由於中國的軍事實力,讓日本人十分警惕,日本國內的政客們既有強烈的批判,又有不能妥協的支持。
特別一提的是,雖然中日兩國外交交惡,但是在經濟、文化的交流上卻呈現從未有過的良好狀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走向了經濟大國的中國,在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進一步發展,雖然中日兩國元首在小泉內閣期間不相往來,卻實際上形成了“政冷經熱”的局麵,兩國私下的交流比任何的時期都要頻繁。
小泉的對外政策一向本著其個性的思維方式,做著一意孤行的嚐試,這些都為日本的軍事力量擴張打下了伏筆。現在改正憲法,隨著政治家和國民的更新換代,戰爭體驗也隨之風化,政治意識開始保守化,民主主義開始泛濫,這一點不容忽略。
發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成為日美強化軍事同盟的起爆劑。小泉政權對布什政府的阿富汗政策以及2003年3月美英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最早表示了支持,在西方國家中表現得與眾不同。同年12月,日本政府決定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之後,在為國際作貢獻的名義下,實現了自衛隊海外派兵常態化。
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在日美軍的作戰行動區域超出了遠東範圍,擴大到全球規模。自衛隊與美軍共同作戰以及駐日美軍基地的作用得到強化,這就是政權末期具體化的駐日美軍重組問題。
小泉內閣還做過一些讓人意料不到的事,比如他在2002年9月17日突然訪問了朝鮮,與朝鮮總書記金正日進行了會談,雙方同意開始日朝關係正常化談判。但是,這件事很快因為日本公民被朝鮮綁架事件而中斷。事件解決後,兩國不但沒有恢複談話,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和指責之聲反而更加強烈。而此時誰也沒有想到,小泉卻再次訪朝,使得兩國的關係再次緩和下來。
小泉還異想天開的想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並且提出了要擴大常任理事國的名額。但這個提議太過大膽,就連日本最堅定的盟友美國都感到吃驚,不但沒有同意,布什還好好訓斥了小泉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