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早晨聽你向我唱著離別之歌,昨夜微霜初下時你渡過黃河。煩愁中不忍心聽那鴻雁哀叫,更何況還有重重關山要經過。潼關曙色微茫催促寒冬臨近,皇城中的搗衣聲傍晚格外多。不要把長安城當做行樂之地,虛度年華白白地將青春消磨。
【鑒賞】
這是一首表現離愁的送別詩。被送者魏萬,後更名為魏顥,是詩人的晚輩,也是其情意深厚的忘年交。
詩開篇先交代魏萬的離去,再交代前夜秋意瑟瑟、微霜初現的景致,倒敘筆法的運用極為恰當。“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道出了晚秋蕭落的氛圍。
頷聯寫離愁。友人離別之時恰趕上深秋霜降時節,更添“愁”的情緒。隨季節變遷秋去春回的大雁正如離人般居無定所,飄忽不定。而天邊遠遠飄來的雁聲更增添幾分別離惆悵之感。雲山本是美景之所在,然而對於心境不同的失意者來說,卻愈發讓人感到未來路程之渺茫未知。
頸聯寫秋色下的長安,指出此處之不可久留。晚秋時節,秋葉搖搖欲落,滿城盡是一片瑟瑟秋意。原本是寒氣催樹色,然而因為僅能見樹色卻不能見寒色,故而詩人偏說是樹色催寒氣。隻一個“催”字便將平常景物描繪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的特色。“禦苑砧聲”也令人陷入沉思,更由於李頎曾“傾財破產”,在那裏留下傷心的經曆,因而別有一番感觸。“催寒近”與“向晚多”相對,指出年華隨時間轉瞬即逝。
尾聯詩人從長輩的角度交代魏萬,不要在“行樂處”長安空度青春、貪圖享樂,要抓緊時間為事業而奮鬥,可謂語重心長。
古從軍行
【原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①。行人刁鬥②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注釋】
①交河:今新疆吐魯番西麵,此處指代疆界上的河流。
②刁鬥:古代軍中的銅製炊具,白天用其煮飯,夜晚替代更柝敲擊。
【譯文】
白日登山眺望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鬥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哀怨。曠野紮營茫茫萬裏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離母的胡兒眼淚雙雙地滴落。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隻有隨從將軍拚命奔波。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隻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鑒賞】
“從軍行”是古樂府題名。此詩借漢代的事表達對唐玄宗用兵政策的不滿。又由於避嫌怕惹怒皇帝,故加一“古”字在題目前。全詩記錄了從軍之苦,表達了對邊疆將士的深切同情。以蒲桃的小和犧牲的大做對比,表達了強烈的反戰思想。
【譯文】
早晨聽你向我唱著離別之歌,昨夜微霜初下時你渡過黃河。煩愁中不忍心聽那鴻雁哀叫,更何況還有重重關山要經過。潼關曙色微茫催促寒冬臨近,皇城中的搗衣聲傍晚格外多。不要把長安城當做行樂之地,虛度年華白白地將青春消磨。
【鑒賞】
這是一首表現離愁的送別詩。被送者魏萬,後更名為魏顥,是詩人的晚輩,也是其情意深厚的忘年交。
詩開篇先交代魏萬的離去,再交代前夜秋意瑟瑟、微霜初現的景致,倒敘筆法的運用極為恰當。“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道出了晚秋蕭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