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兩句交代了王昌齡隱居所在。王昌齡的住所在有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遠遠望去,隻能看見一片白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是齊梁隱士陶弘景對齊高帝說的。於是,山中白雲成了隱者住處的象征,也是其清高品行的象征。之所以用“唯孤雲”,清人徐增認為“唯見孤雲,是昌齡不在,並覺其孤也”。

中間四句是詩人在王昌齡處所的見聞。王昌齡的住處雅致清幽:“茅亭”周圍,屋前鬆樹,屋邊種花,院裏草藥。夜宿該處,鬆樹梢頭,明月朗照,清輝襲來,分外動人。顯然,明月不知道主人不在,隻有客人,但依然“猶為君”來做伴。這在點明王昌齡不在的同時,也表現了隱居生活的情致。在院中散步時,詩人看見路麵因久無人住而長出了青苔,但王昌齡養的藥草卻長得很好,還滋養了青苔。這又指出主人已不在很久。於是,一種惋惜和期待的感情湧上了詩人的心頭。

最後兩句抒發自己的心誌。“鸞鶴群”出自江淹的“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表明詩人想與鸞鶴為伴,終生隱居。“亦”字看似要學王昌齡歸隱,但也在委婉地勸說王昌齡歸隱。

該詩描寫樸實,語言含蓄,引人聯想,耐人尋味。

頭兩句交代了王昌齡隱居所在。王昌齡的住所在有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遠遠望去,隻能看見一片白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是齊梁隱士陶弘景對齊高帝說的。於是,山中白雲成了隱者住處的象征,也是其清高品行的象征。之所以用“唯孤雲”,清人徐增認為“唯見孤雲,是昌齡不在,並覺其孤也”。

中間四句是詩人在王昌齡處所的見聞。王昌齡的住處雅致清幽:“茅亭”周圍,屋前鬆樹,屋邊種花,院裏草藥。夜宿該處,鬆樹梢頭,明月朗照,清輝襲來,分外動人。顯然,明月不知道主人不在,隻有客人,但依然“猶為君”來做伴。這在點明王昌齡不在的同時,也表現了隱居生活的情致。在院中散步時,詩人看見路麵因久無人住而長出了青苔,但王昌齡養的藥草卻長得很好,還滋養了青苔。這又指出主人已不在很久。於是,一種惋惜和期待的感情湧上了詩人的心頭。

最後兩句抒發自己的心誌。“鸞鶴群”出自江淹的“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表明詩人想與鸞鶴為伴,終生隱居。“亦”字看似要學王昌齡歸隱,但也在委婉地勸說王昌齡歸隱。

該詩描寫樸實,語言含蓄,引人聯想,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