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字中庸。中唐河東人,柳宗元同族。他和弟弟柳中行,都在詩文方麵有名。大曆年間中進士,官至洪府戶曹。與盧綸、李端為詩友。現今存詩十三首。
征人怨
【原文】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塚,萬裏黃河繞黑山。
【譯文】
年年轉戰在金河和玉門關,天天都同馬鞭和戰刀做伴。三月白雪灑蓋著昭君墓,萬裏黃河曲曲彎彎繞黑山。
【鑒賞】
該詩是流傳頗廣的邊塞詩,表達了征人久戍不歸、思鄉情切所生的怨情。
前兩句中使用了兩個疊詞,“歲歲”、“朝朝”寫出了戍邊時間之長、征戰的頻繁。“金河複玉關”寫出了輾轉征戰的地域之多,“馬策與刀環”說明幾乎每日都有征戰,以致達到馬不卸鞍、人不解甲的境地,把征戰生活的單調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戰士在邊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征戰,轉戰於不同的戰場,奔波勞頓。
第三句寫得頗為淒涼,“三春白雪”原本是很美好的事物,然而終究逃脫不了歸青塚的命運。“青塚”是西漢時與匈奴和親的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內,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僻遠荒涼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唯獨昭君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塚。詩人用“歸”字,寫出了歸宿感,征人也許再也不能回到故鄉,也許他們會終歸墳墓,如王昭君一樣長留塞外。
第四句力有千鈞。黃河之水綿長,不停奔湧;暮春時節,想到中原,而眼前的卻是黑山,就以“繞”字消除距離,想象黃河之水繞過黑山又繼續向前流淌。最後一句雖是虛寫,但其中的黑山與上句的白雪形成鮮明對照。在古詩中,有些作為地名的顏色名詞雖不指顏色,卻與詩中其他詞語輝映,造成一種色彩豐富、對比強烈的感覺。此詩中最後兩句就是典型,其中的“白雪”、“青塚”、“黃河”、“黑山”像濃重的色塊,顏色明晰而深重,所占空間廣大,造成一種視覺衝擊,很有藝術感染力。
此詩寫了一種悲壯的怨情,筆法巧妙,境界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