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在江漢就曾經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離別後如浮雲般漂泊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就過了十年。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鬢發斑斑。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鑒賞】
本詩描寫了詩人與久別十年的故人,不意之間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重逢的情景,抒發了相見的喜悅和對年華流逝的感歎。詩題雖寫“喜會”,表現的卻是一種悲喜交集的複雜情緒。
首聯回憶了詩人與故人曾經共同痛飲的美好時光。詩人回憶往日每每出遊宴飲必定扶醉而歸的場景,心中一定是帶著甜蜜和慰藉的。然而把過去的美好與相別後的時光對比,詩人不由黯然神傷。
頷聯抒寫闊別十年的感慨。“浮雲”原本就有無定感,飄浮在空中,沒有方向。“流水”不為世人情感停留,常常作為無情的象征。詩中的“浮雲”、“流水”都是虛擬的景物,借以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表現一別十年的感傷。“一別”與“十年”形成鮮明對照,也有一種世事滄桑感。此句選用了常見的意象,以流水對的方式,表現出了人生無定、時光飛馳、歲月蹉跎之感,境界空靈,意蘊悠長。
頸聯寫了相逢時刻的場景。雖然老朋友還是能像往日一樣開懷暢飲,把酒言歡,但兩人都已經鬢發斑斑,青春不再。相對暢飲時互見對方的老態,不由想起十年間的漂泊生活,喜中之悲,無法言說。
尾聯運用了問句:為什麼還不歸去呢?隻因“淮上有秋山”。詩人也許有意同友人同遊,然而“秋山”之景是蕭條冷落的,末句透出悲涼之感,韻味深長。
寄李儋①元錫
【原文】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注釋】
①李儋:字元錫,韋應物的好友,時任殿中侍禦史。
【譯文】
去年花開的時候與你分別,今日花開的時候又是一年。世事變幻心茫茫難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獨眠。一身全是病想念故裏田園,邑有逃亡慚愧領朝廷俸錢。聽說你今年還要來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樓盼望你早還。
【鑒賞】
這首詩是韋應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時的作品,敘述了和朋友分別之後的思念。這首七律大約寫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春天。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韋應物由尚書省比部員外郎調任滁州(今安徽滁縣)刺史,離開長安。韋應物的好友李儋,在長安與韋應物分別後,曾托人問候。次年春,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寄贈李儋。詩人在滁州任職期間,體察人民疾苦,對朝政紊亂、地方割據、民生凋敝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頗為感慨。建中四年冬天,長安發生了朱泚叛亂,德宗倉皇出逃。從詩中也可以讀出詩人焦慮的心情。
【譯文】
在江漢就曾經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離別後如浮雲般漂泊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就過了十年。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鬢發斑斑。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鑒賞】
本詩描寫了詩人與久別十年的故人,不意之間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重逢的情景,抒發了相見的喜悅和對年華流逝的感歎。詩題雖寫“喜會”,表現的卻是一種悲喜交集的複雜情緒。
首聯回憶了詩人與故人曾經共同痛飲的美好時光。詩人回憶往日每每出遊宴飲必定扶醉而歸的場景,心中一定是帶著甜蜜和慰藉的。然而把過去的美好與相別後的時光對比,詩人不由黯然神傷。
頷聯抒寫闊別十年的感慨。“浮雲”原本就有無定感,飄浮在空中,沒有方向。“流水”不為世人情感停留,常常作為無情的象征。詩中的“浮雲”、“流水”都是虛擬的景物,借以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表現一別十年的感傷。“一別”與“十年”形成鮮明對照,也有一種世事滄桑感。此句選用了常見的意象,以流水對的方式,表現出了人生無定、時光飛馳、歲月蹉跎之感,境界空靈,意蘊悠長。
頸聯寫了相逢時刻的場景。雖然老朋友還是能像往日一樣開懷暢飲,把酒言歡,但兩人都已經鬢發斑斑,青春不再。相對暢飲時互見對方的老態,不由想起十年間的漂泊生活,喜中之悲,無法言說。
尾聯運用了問句:為什麼還不歸去呢?隻因“淮上有秋山”。詩人也許有意同友人同遊,然而“秋山”之景是蕭條冷落的,末句透出悲涼之感,韻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