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朱雀橋:在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譯文】

朱雀橋邊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夕陽西下。過去在王謝堂前的燕子,今天都飛到普通百姓家。

【鑒賞】

這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是《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此詩借寫朱雀橋和烏衣巷的今昔變化,抒發了人生多變、滄海桑田的無盡慨歎。

烏衣巷是東晉時豪門聚居的地區,東晉的王導謝安及其家人都居於此,而朱雀橋橫跨秦淮河,是六朝時期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兩個具有曆史意味的地名兩相對照,在夕陽西下的慘淡光景中,烏衣巷往日的繁華早已退盡。往昔的高門大宅已成廢墟,曆史上的那些光環也早已黯淡。朱雀橋邊已經生出了野草和小花,語義清淺,韻味無限。

後兩句寫了烏衣巷裏的燕子,詩人把燕子當做滄桑變化的見證人,用了“舊時”一詞。燕子雖不可能是百年前居於此的,但這一凝縮手法和獨特的視角處理,讓我們從側麵看出了往昔繁華與今日破敗的懸殊,心生感歎。

整首詩含蓄蘊藉,意象選擇別具匠心,感慨與議論藏而不言,意味深長。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原文】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之地,虛度了二十三年時光。思念老友時隻能吟誦《思舊賦》,暮年回鄉,恍如隔世。沉船旁邊仍有千萬隻船經過,枯樹的前頭也有萬樹欣欣向榮。今天聽了你的詩歌感慨萬分,暫且借這杯美酒振奮精神。

【鑒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寫的贈詩。敬宗寶曆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與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在揚州相逢。當時淮南節度使王潘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白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寫了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而連遭貶謫。先貶連州,再貶朗州,後調夔州、和州,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所以用“巴山楚水”泛指貶地。白居易在贈詩的最後兩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中,一方麵感歎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麵又稱讚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因此,劉禹錫在詩的頭兩句寫道:“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兩者間的應答,表現了朋友間的親密和惺惺相惜。“二十三年”指時間之久,“淒涼地”與“棄置身”相應,寫出了長期謫居的痛苦與淒涼。

②朱雀橋:在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譯文】

朱雀橋邊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夕陽西下。過去在王謝堂前的燕子,今天都飛到普通百姓家。

【鑒賞】

這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是《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此詩借寫朱雀橋和烏衣巷的今昔變化,抒發了人生多變、滄海桑田的無盡慨歎。

烏衣巷是東晉時豪門聚居的地區,東晉的王導謝安及其家人都居於此,而朱雀橋橫跨秦淮河,是六朝時期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兩個具有曆史意味的地名兩相對照,在夕陽西下的慘淡光景中,烏衣巷往日的繁華早已退盡。往昔的高門大宅已成廢墟,曆史上的那些光環也早已黯淡。朱雀橋邊已經生出了野草和小花,語義清淺,韻味無限。

後兩句寫了烏衣巷裏的燕子,詩人把燕子當做滄桑變化的見證人,用了“舊時”一詞。燕子雖不可能是百年前居於此的,但這一凝縮手法和獨特的視角處理,讓我們從側麵看出了往昔繁華與今日破敗的懸殊,心生感歎。

整首詩含蓄蘊藉,意象選擇別具匠心,感慨與議論藏而不言,意味深長。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原文】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之地,虛度了二十三年時光。思念老友時隻能吟誦《思舊賦》,暮年回鄉,恍如隔世。沉船旁邊仍有千萬隻船經過,枯樹的前頭也有萬樹欣欣向榮。今天聽了你的詩歌感慨萬分,暫且借這杯美酒振奮精神。

【鑒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寫的贈詩。敬宗寶曆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與罷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在揚州相逢。當時淮南節度使王潘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白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寫了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而連遭貶謫。先貶連州,再貶朗州,後調夔州、和州,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所以用“巴山楚水”泛指貶地。白居易在贈詩的最後兩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中,一方麵感歎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麵又稱讚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因此,劉禹錫在詩的頭兩句寫道:“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兩者間的應答,表現了朋友間的親密和惺惺相惜。“二十三年”指時間之久,“淒涼地”與“棄置身”相應,寫出了長期謫居的痛苦與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