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句實寫長江夜景,借此襯托出詩人孤獨落寞的心境。“斜”字既是對斜月將落景色的描寫,又間接點明了時間,照應上句的“一宿”。“瓜洲”,地名,與開頭的“金陵渡”相照應。斜月西沉,潮水退落,漆黑的長江對岸搖曳著兩三點燈火。這樣淒迷幽寂的景色,伴以潮落之聲,映入在小山樓之上的詩人眼中,詩人孤獨寂寞的思鄉愁緒油然而生。
這首小詩的藝術結構可謂別具匠心。一般來說,絕句的結構基本上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情與景大都是分離的。而本詩以情融景,突破了絕句一般的情景分離結構,突出了畫意美,展現了神韻美,讓讀者不禁沉醉其中。
另外,布景設置疏密有致。這首小詩前疏後密。前兩句隻寫詩人“一宿”的“愁”,後兩句則傳遞出詩人一夜未眠的孤愁。這種特定環境中濃鬱的客愁,是這首小詩的精彩之處。詩人多用淡墨、虛筆,表現出平淡輕靈的藝術風格,別有一番朦朧美感。
全詩構築了一個清秀、幽靜的境界,將詩人的寂寞之感、思鄉之愁完美地表現出來,稱得上是客愁佳作。
第三、四句實寫長江夜景,借此襯托出詩人孤獨落寞的心境。“斜”字既是對斜月將落景色的描寫,又間接點明了時間,照應上句的“一宿”。“瓜洲”,地名,與開頭的“金陵渡”相照應。斜月西沉,潮水退落,漆黑的長江對岸搖曳著兩三點燈火。這樣淒迷幽寂的景色,伴以潮落之聲,映入在小山樓之上的詩人眼中,詩人孤獨寂寞的思鄉愁緒油然而生。
這首小詩的藝術結構可謂別具匠心。一般來說,絕句的結構基本上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情與景大都是分離的。而本詩以情融景,突破了絕句一般的情景分離結構,突出了畫意美,展現了神韻美,讓讀者不禁沉醉其中。
另外,布景設置疏密有致。這首小詩前疏後密。前兩句隻寫詩人“一宿”的“愁”,後兩句則傳遞出詩人一夜未眠的孤愁。這種特定環境中濃鬱的客愁,是這首小詩的精彩之處。詩人多用淡墨、虛筆,表現出平淡輕靈的藝術風格,別有一番朦朧美感。
全詩構築了一個清秀、幽靜的境界,將詩人的寂寞之感、思鄉之愁完美地表現出來,稱得上是客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