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
盧仝愛茶成癖。此詩也稱玉川茶歌,與陸羽的《茶經》齊名,傳唱千年而不衰。詩人以傳神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感受。茶對他而言,似乎不隻是口腹之飲,還能為他創造出廣闊的精神世界。
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軍將送茶來的情景。開頭兩句寫詩人被送茶軍將的叩門聲驚醒,軍將受孟諫議派遣來送信和新茶。這包新茶用白絹密封,並加了三道泥印。詩人讀完信,拆開封包,點視了這三百片圓圓的茶餅。密封、泥印說明孟諫議對詩人十分重視;開封、手閱表現了詩人對這份禮物的珍視與喜愛。可見,兩人互相重視,感情真摯。
以下十句為詩的第二段,描寫茶的采摘與焙製過程。頭兩句說采茶人的辛苦。接著寫因為皇帝要嚐新茶,所以百花都不敢比茶樹早開。五、六句寫茶樹搶在春天到來之初就先萌發新芽,是因為感受到了帝王的“仁德”之風。前四句說明所贈之茶乃珍品。後四句感歎:如此精心采焙、嚴封密裹的珍品,本應讓天子王公們享受,沒想到竟送到我這山野人家來了。此番感歎,有自嘲之意。
第三段的十五句詩寫七碗茶,是全詩的重點,也是詩情洋溢之筆。詩人過著極為簡單樸素的生活:柴門緊閉、家無俗客。也隻有在這樣淡然的環境中,才能擺脫世俗,遠離俗世。紗帽籠頭,自煎茶吃,看似淺易淡泊,實際寓意豐富,既是自嘲,也是書憤。紗帽,在此指一般人用的紗巾之類的東西;碧雲,指茶的色澤;風,指煎茶時滾沸的聲音;白花,乃煎茶時浮起的泡沫。在嗜茶之人的眼裏,煎茶也是一種十分美好的享受。接著“一碗”到“七碗”幾句詩,打破了句式的工整穩固,參差不齊,著力寫飲茶的感受。從“一碗”到“七碗”,碗碗相連,流暢爽快,酣暢淋漓。“七碗”下肚,飄飄欲仙,絕妙無比。這也為下文為民請命作了鋪墊。
末尾十句為第四段。寫詩人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的清風,來到蓬萊,替孟諫議向眾仙請命,請求群仙給天下蒼生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流暢自然,如行雲流水,恰到好處。
【鑒賞】
盧仝愛茶成癖。此詩也稱玉川茶歌,與陸羽的《茶經》齊名,傳唱千年而不衰。詩人以傳神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感受。茶對他而言,似乎不隻是口腹之飲,還能為他創造出廣闊的精神世界。
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軍將送茶來的情景。開頭兩句寫詩人被送茶軍將的叩門聲驚醒,軍將受孟諫議派遣來送信和新茶。這包新茶用白絹密封,並加了三道泥印。詩人讀完信,拆開封包,點視了這三百片圓圓的茶餅。密封、泥印說明孟諫議對詩人十分重視;開封、手閱表現了詩人對這份禮物的珍視與喜愛。可見,兩人互相重視,感情真摯。
以下十句為詩的第二段,描寫茶的采摘與焙製過程。頭兩句說采茶人的辛苦。接著寫因為皇帝要嚐新茶,所以百花都不敢比茶樹早開。五、六句寫茶樹搶在春天到來之初就先萌發新芽,是因為感受到了帝王的“仁德”之風。前四句說明所贈之茶乃珍品。後四句感歎:如此精心采焙、嚴封密裹的珍品,本應讓天子王公們享受,沒想到竟送到我這山野人家來了。此番感歎,有自嘲之意。
第三段的十五句詩寫七碗茶,是全詩的重點,也是詩情洋溢之筆。詩人過著極為簡單樸素的生活:柴門緊閉、家無俗客。也隻有在這樣淡然的環境中,才能擺脫世俗,遠離俗世。紗帽籠頭,自煎茶吃,看似淺易淡泊,實際寓意豐富,既是自嘲,也是書憤。紗帽,在此指一般人用的紗巾之類的東西;碧雲,指茶的色澤;風,指煎茶時滾沸的聲音;白花,乃煎茶時浮起的泡沫。在嗜茶之人的眼裏,煎茶也是一種十分美好的享受。接著“一碗”到“七碗”幾句詩,打破了句式的工整穩固,參差不齊,著力寫飲茶的感受。從“一碗”到“七碗”,碗碗相連,流暢爽快,酣暢淋漓。“七碗”下肚,飄飄欲仙,絕妙無比。這也為下文為民請命作了鋪墊。
末尾十句為第四段。寫詩人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的清風,來到蓬萊,替孟諫議向眾仙請命,請求群仙給天下蒼生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流暢自然,如行雲流水,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