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

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人,唐昭宗乾寧元年(894)中進士。少時生活無度,後為西川節度使王建掌書記。王建稱前蜀皇帝後,拜他為相。韋莊工於詩詞,編有《浣花集》。

台城

【原文】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譯文】

江上細雨霏霏江岸草木萋萋,六朝如同夢幻鳥兒空自悲啼。最無情義的還是那台城垂柳,依舊像輕煙一般籠罩十裏長堤。

【鑒賞】

此詩是一首寫景吊古詩。台城,原址在南京雞鳴山南,是三國時吳國後苑城,東晉成帝年間改建,由此直至南朝終結,為王朝中央政府及皇宮所在地,之後日趨衰朽,晚唐時隻剩斷壁殘垣。

第一句描寫江南煙雨蒙蒙,烘托了氛圍。春雨霏霏,碧草茵茵,蒙蒙的細雨與繚繞的清霧籠罩大地,這是夢境般迷幻的場景,是江南地區特有的柔美清麗的景致,極易動人愁腸。

第二句回憶已衰亡的六朝。霪雨綠草,掩蔽著六朝古城的斷壁殘垣;物換星移,春景猶在,然而昔日宏偉的宮闕卻已麵目全非,隻能供後人來憑吊。詩中“空”字與“夢”字相呼應,含義深刻。

後麵兩句以“柳”抒情。柳象征著春天,讓人感覺萬物複蘇。曾經的十裏長堤上,煙柳依依,裝飾著台城的浮華盛況;現在的台城不複當年光彩,可這裏的柳樹依舊欣欣向榮。繁茂的楊柳同殘破的台城遺址、萬世不改的自然景色與興衰無常的浮華六朝構成強烈對照。柳本無情物,詩人偏說它最無情,實際表現的是“有情人”的感慨。

吊古詩常常借景抒情,寄托感慨。而《台城》顯得含蓄蘊藉,餘味悠長。整首詩以側麵烘托之法,創造出如夢如幻的藝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