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鬆

曹鬆(生卒年不詳),字夢征,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少時避亂遷居洪都西山,後投建州刺史李頻。李頻死後,他漂泊四方,無所依傍。天複初,杜德祥主文,令其與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中進士,此時眾人均已過古稀之年,時人稱“五老榜”。

己亥歲

【原文】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譯文】

水鄉江南卷入戰火,百姓無法維持生計。請你不要再談論封官晉爵之事了,要知道,一個將軍揚名立萬,是成千上萬的士兵送了命來成全的。

【鑒賞】

詩題下注:“僖宗廣明元年。”以幹支紀年推之,“己亥”應是廣明元年(880)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由此可知,此詩大約是詩人於廣明元年追述前一年的事而寫。

全詩第一句寫唐朝末年戰事洶湧。當時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統治者對起義軍施以殘酷圍剿,整個江南地區戰火連天。

第二句表現的是戰爭給民生帶來的巨大破壞。“樵”指砍柴,“蘇”指割草。“樵蘇”生活艱苦,原本沒有樂趣可言,但麵對蔓延的戰火,九死一生的老百姓們已經把平安的砍柴割草生活視為無比的歡樂了。“何計”兩個字說明,此時百姓們連砍柴割草的樂趣也享受不到了。以“樂”反襯百姓的“苦”,意味深長。

後兩句筆鋒急轉直下,表現戰爭造成的巨大傷亡,發人深省。“封侯事”指的是乾符六年鎮海節度使高駢以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功勞”,受到朝廷的封賞,而他的功勞就在於造成了“萬骨枯”。最後一句接前一句語意,抒發感想,言簡意賅。“一”和“萬”、“成”和“枯”構成強烈對比,揭示了戰爭可怕的破壞力,意味深長。

這首詩言簡意深,強勁有力,將慘烈的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