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駕
王駕(851~?),字大用,河中人。大順元年(890)中進士,累官至禮部員外郎,自號守素先生。結集六卷,現傳詩六首,數量少卻極有名,尤以《社日》、《雨晴》影響甚大。前一首寫鄉間春社盛況,後一首寫雨後春色,均十分鮮活生動,韻味無窮。
雨晴
【原文】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譯文】
雨前明明見到花瓣中的花蕊,雨後卻隻剩下了綠葉,花瓣已被雨水打落在地。蜜蜂蝴蝶興高采烈地飛過院牆,難道春天還留在鄰家嗎?
【鑒賞】
本詩為即興之作,寫的是春日景色。詩人匠心獨運,以花朵和蜂蝶這樣平常的意象,把握住春雨前後的不同情狀,將詩寫得清新有趣,活潑動人。
前兩句通過“雨前初見”和“雨後”景色的對照,流露出一抹惜春之意。雨前花方出蕊,雨後花朵凋零,詩人看到小園裏眾芳搖落,略有掃興之感。
後兩句從花朵轉向蜂蝶:雨過天晴,蜂蝶和詩人一樣,興衝衝來到小園,本打算在花間葉下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不想一無所獲,便飛過院牆離開。末句稱得上巧奪天工,能夠作如下兩解:一是詩人眼見蜂蝶飛越院牆,疑心春色在鄰家。二是蜂蝶疑心春色在鄰家,於是飛越院牆。
就現實而言,應當是詩人之“疑”更恰當;然而就藝術而言,說蜂蝶“疑”更加貼切:一個“疑”字將蜂蝶擬人化,整首詩也愈發活潑。然而無論是詩人“疑”還是蜂蝶“疑”,隔牆的鄰家園中固無春意,而“疑”不但點出了推測的意味,還寫出了熱切的期望,十分妥帖。兩句詩將蜂蝶覓春的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還寫活了“春色”,使之顯得生動活潑。
這首詩清麗綿長,把惜春的微微傷感融入平常的意象裏,把春意描繪得頑皮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