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臣
葉清臣(1000~1049),字道卿,祖籍烏程(今浙江湖州)。仁宗天聖二年(1024)中進士,官至蘇州觀察判官,先後做過光祿寺丞、龍圖閣學士、權三同使公事、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官。卒於皇祐元年(1049),追贈左諫議大夫。《宋史》說他“天資爽邁,遇事敢行”,“為一時名臣”。葉清臣著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可惜不存。《全宋詞》中錄有他的詞一首。
賀聖朝·留別
【原文】
滿斟綠醑①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注釋】
①綠醑:即綠色的美酒。
【譯文】
斟滿綠色的美酒,請您再留幾日,不要匆匆離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是離愁別緒,一分是淒風苦雨。
年年都見花開花謝,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讓我們高歌暢飲,不要談論那傷感之事。明年牡丹盛開的時候,不知我們會在哪裏重逢?
【鑒賞】
本詞作於葉清臣居留北宋都城汴京期間、與好友即將分別之時,通過對別離場麵的抒寫和對將來重逢的設想表達了深深的離恨。
上片寫餞行的場麵,美酒在杯,眾人皆勸。詞人抓住春色、離愁、風雨等典型事物來描繪此情此景:正是陽春時節,然而風雨淒厲,叫人倍添離愁。同時這四句也為下文的抒情打下基礎。“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是公認的佳句。這句詞想象豐富,構思新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詞人在想象中把春色分為三份,其中自己的哀愁占兩份,另外的一份則付諸風雨。於是,在詞人眼中,這春色就成了“愁”和“風雨”的代表。而“風雨”其實也代表著愁緒,可見離愁之深。
下片寫想象。起首兩句上接離愁,為下文埋下伏筆。第三句是轉折,是情緒上的反彈,從上片的憂鬱、低沉中跳出,另開一種開闊豪爽的情調。這是對朋友的安慰和對自己的勸解。可是詞人轉而又想到將來,再會難期,心中憂傷又起。詞意一波三折,結構精妙。
本詞用語遒勁、蒼涼雄壯,能讓我們在淒傷的離愁之後,感覺到一番豪爽峭拔的氣魄,這樣的格調是平常的婉約詞中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