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中

李師中(1013~1078),字誠之,祖籍楚丘(今山東曹縣),後來遷居到鄆(今山東鄆城)。年輕時就聞名於世,先後擔任過廣西刑獄、和州團練副使安置等職。李師中做官清正廉潔,造福民眾,雖然多次遭到罷黜,但仍氣節不改。著有《李誠子集》,今已不存。詞有《菩薩蠻》一首傳世。

菩薩蠻

【原文】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從此信音稀,嶺南①無雁飛。

【注釋】

①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譯文】

在夢中被子歸鳥的啼叫喚醒,抬頭向窗外望去,城樓上掛著一彎殘月,仿佛被子歸鳥啼破了似的。我乘著華麗的船就要出發,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在別離之時,佳人與我相對而泣,熱淚滾滾,打濕了錦衣。此去一別,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嶺南偏遠,鴻雁難以飛到,想必書信稀少。

【鑒賞】

這是一首寫離別的詞作,是詞人在嶺南去官時所作。

上片寫離別之景。首句一口氣羅列了子規、城樓與月亮三個意象,並且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一個“破”字連接,產生了一種畫麵感,不僅描寫景物、點出時間,而且烘托出一種境界,可謂筆底波瀾。“畫船”句中,畫船所載的其實不是笙歌,而是吹笙的樂伎,這裏用了指代的手法。最後兩句的景物描寫非常巧妙,把嶺南地區景物的特色寫了出來,讓人讀之如臨其境。

下片言情。詞人與船中的樂伎告別,從此天涯相隔,再會難期。在此詞人高妙地進入了樂伎的精神世界,從她的角度寫離別之苦,堪稱妙筆。最後兩句由空間到時間,遐想別後的情景。最後,“嶺南無雁飛”用典生動貼切,據說大雁到了衡陽就會回轉,所以“無雁飛”也就暗示著音書難寄。

這首詞寫景淒婉疏麗,言情真切深沉。尤其在煉字上,表現出詞人極高的造詣,“子規啼破城樓月”的“破”字堪稱煉字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