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縝

韓縝(1019~1097),字玉汝,祖籍靈壽(今屬河北),後來遷居到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先後擔任淮南轉運使、樞密院事、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太保等職。卒於紹聖四年(1097),時年七十九歲,諡號莊敏,封崇國公。

鳳簫吟

【原文】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①。繡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雲。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②。

銷魂。池塘別後,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③攜素手,亂花飛絮裏,緩步香茵。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遊醉眼,莫負青春。

【注釋】

①熏:即“薰”,指青草散發出來的香氣。

②王孫:這裏指遠行之人。

③恁時:那時、彼時。

【譯文】

離愁縈繞,看著眼前連綿無際的春草,想起與心上人同遊時它們還剛在路邊吐出香馨。閨中人想到心上人要遠行,暗暗地流下淚珠,哽咽著目送遠去的車輪。人已遠去她還癡癡地張望,可見到的已是重重遠水、片片孤雲。她又登樓極目遠眺,但望穿秋水也難見遊子蹤影。

傷心啊傷心,自從池塘分別後無日不黯然銷魂。想當年同遊的地方連綠草都妒忌她的羅裙。那時候他攜著她的手,在花叢柳絮之中,在翠綠香茵上信步徜徉。如今她的容顏雖已漸漸老去,但心中情意仍像芳草一樣年年常新。她要再遊遍綠野,忘情嬉戲酣飲,不辜負這珍貴的年少青春。

【鑒賞】

這是首閨怨詞,借景抒情,表達了主人公寂寞懷人的惆悵和哀怨。

上片寫別恨。前三句交代離別的時間、地點。緊跟的三句寫情人的遠去和佳人的寂寞。“長行”三句又寫行人。“長在眼”一句寫芳草連天,與水雲一體,營造出一種憂傷無際的氛圍,進而反襯離愁之深。最後兩句寫女主人公高樓望斷,不見歸人的傷感。

下片言情。前七句寫女主人公回憶當年快樂的時光。“朱顏”三句,再次轉換視角,由回憶回到現實。今昔對比,愁緒延綿,佳人年華逝去,大自然卻綠草長新,這是一種怎樣的孤單落寞啊!結尾三句是對佳人的勸慰,表達出及時行樂的思想。

本詞借景抒情,以草寫人,化無形為有形,言情深沉蘊藉,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