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祖籍明州慈溪(今屬浙江)。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中進士,先後擔任臨海尉、神官院主簿、秦鳳路提刑、兩浙常平、監察禦史裏行、直龍圖閣待製等職。擅寫小詞,細膩深婉。後人輯有《舒學士詞》一卷。
虞美人·寄公度
【原文】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隻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譯文】
荷花落盡天連著水,暮色蒼茫煙波隨風起。分飛的雙燕緊貼著寒雲,我獨上小樓東邊倚欄觀看。
短暫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轉眼間大雪蓋滿京城道。遠方友人也定會登台凝望,請寄給我一枝江南春梅。
【鑒賞】
這是一首贈給友人的感懷詞。
上片寫景。前三句從上到下、從小到大勾勒出一幅蒼涼的圖畫。“芙蓉落盡”點出時間,暗含蕭索淒涼的意味。“天涵水”是目之所見,水天一線,空寂使人生愁。“日暮”時分,“滄波”浩蕩,秋風蕭瑟,連夕陽的餘暉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悲涼。“背飛”句,視角轉換,從下到上。“背飛雙燕”寫燕,也寫人,暗指友人離去。“貼雲寒”是飛翔之狀,極言其高,“寒”表麵寫天氣,實指詞人心境。結尾總攬一句,言明以上所寫都是登樓所見。“獨”字寫登樓者隻有詞人一人,此情此景,怎不讓他倍加感傷!
下片言情。“浮生”兩句運筆精巧,直抒胸臆,第二句又以景色鋪陳,把詞人此時的心緒準確地表達出來。“雪滿長安道”,一方麵點出地點,另一方麵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下大雪的深夜,萬籟俱寂,詞人卻獨自一人,對酌無伴。結尾兩句視角轉換,由己及人,想象老友此時也正在惦念著自己。有如此心心相印的好友,怎不讓人掛懷?最後一句筆意又轉,掙出哀傷。怕什麼呢?老友一定會給自己寄來梅花以示慰問,美好的憧憬讓人心醉。
這首詞用語清麗,韻味十足,虛實結合,真情四溢,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