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相會,如夢似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隻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鑒賞】

這首詞借神話傳說歌頌美好的愛情。

上片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詞人首先描繪了相會之地的環境:銀河寬廣,鵲橋之上流雲輕舞、飛星穿梭,好景醉人。下麵兩句是對兩人相會情況的描述。詞人在這裏以“金風玉露”起興,寫兩人愛情之純潔高貴。牛郎織女七夕之日鵲橋相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七夕正值秋季,“金風玉露”便是典型景物,可見此比形象妥帖。

下片詳寫相會的情景。前兩句寫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形象地點出他們心中的甜蜜和幸福。“佳期如夢”一寫相會之甜美,一寫相會之短暫。甜蜜和短暫交織,離別自然讓人倍感心痛,以至於他們都不忍心回頭看一眼“鵲橋歸路”!結尾兩句詞人以議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謳歌堅貞的愛情,蘊涵著深邃的哲理。

本詞語言清新自然,極富韻律,含蓄委婉,境界高邁,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婉約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八六子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①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②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③,黃鸝又啼數聲。

【注釋】

①剗:即“鏟”。

②紅袂:佳人。

③銷凝:黯然銷魂的樣子。

【譯文】

倚在高高的亭子上,離恨就像那萋萋芳草,鏟幹淨不久又萌生。回想在水邊柳樹旁躍馬和她離別,她穿著紅衫向我揮手,那情景至今還讓我愴然心驚。

上蒼為何給她婀娜的身姿?永難忘那天月夜幽會,她的柔情有如十裏春風。無奈短暫的歡娛似流水逝去,優雅的琴聲中斷,翠綠絲巾上的芳香也全消盡。更不堪晚風吹落片片紅花,滿天細雨蒙蒙。正黯然銷魂時,耳邊又傳來黃鶯鳥淒厲的啼鳴。

【鑒賞】

這是一首借景懷人的作品,表達了詞人對情人的思念。

上片寫離別的場景。開篇點題,言明要寫離愁別恨,此恨如同芳草,繁茂、延綿而沒有邊際。這一句把一腔恨意表達得真切形象,同時又與結合景物描寫,讓人深感恨意之濃。隨後兩句以“念”字總領,開始回憶往昔。“柳外青驄”、“水邊紅袂”分寫兩人離別時的景況,以實筆寫虛景,筆法高超。末句“愴然暗驚”回攬一筆,淒涼無限。

下片回憶歡聚,抒發離恨。“無端”句起筆突兀,以怨語反寫情人之美,突出自己的情不自禁,愁怨深沉,似是癡語,卻飽含真情。“夜月”二句從杜牧詩中化出,極言纏綿情意而又含蓄委婉。“怎奈向”幾句,筆鋒一轉,寫好景已逝,弦已斷、香更殘,飛花弄晚,殘雨淒淒,恨意難消。景中含情,以景寫情,句法高妙。結尾兩句寫黃鸝送春,啼聲哀婉,暗含詞人的傷春之情。我們似乎能從黃鸝淒婉的哀鳴中聽到詞人心底發出的歎惋之聲。總之,下半部分情景交融,以景寫情,充分表達了詞人淒迷的情感,雖無重語,用情頗深。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相會,如夢似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隻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鑒賞】

這首詞借神話傳說歌頌美好的愛情。

上片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詞人首先描繪了相會之地的環境:銀河寬廣,鵲橋之上流雲輕舞、飛星穿梭,好景醉人。下麵兩句是對兩人相會情況的描述。詞人在這裏以“金風玉露”起興,寫兩人愛情之純潔高貴。牛郎織女七夕之日鵲橋相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七夕正值秋季,“金風玉露”便是典型景物,可見此比形象妥帖。

下片詳寫相會的情景。前兩句寫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形象地點出他們心中的甜蜜和幸福。“佳期如夢”一寫相會之甜美,一寫相會之短暫。甜蜜和短暫交織,離別自然讓人倍感心痛,以至於他們都不忍心回頭看一眼“鵲橋歸路”!結尾兩句詞人以議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謳歌堅貞的愛情,蘊涵著深邃的哲理。

本詞語言清新自然,極富韻律,含蓄委婉,境界高邁,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婉約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