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陽的照射下,水麵波光粼粼,像是要迎接晚潮;流動的雲彩似乎帶著幾絲細雨。荷花多情,好像要向詩人墨客傾訴衷腸。當年不肯嫁於春風,反而沒由來地被蕭瑟的秋風耽誤。
【鑒賞】
這首詞托物言誌,借詠吟荷花抒發自己的人生之慨,浸透了壯誌難酬的苦悶。
上片寫荷花的境遇,其實是寫詞人自己的遭際。開篇三句,寫荷花生長的池塘楊柳環繞、鴛鴦嬉戲,為下文的抒情作了鋪墊。另一方麵,水中鴛鴦成雙成對,象征著愛情的甜美,這又反襯出水中荷花的孤單寂寞,引出下文的“芳心苦”。“斷無”兩句,寫荷花幽然開落,連蜂蝶都沒有意識到它的清香。“紅衣”、“芳心”以人寫荷,這位亭亭玉立的佳人無人賞識,直到韶華逝去仍是寂寞一人,詞人以此悲歎人生遲暮,哀婉感人。這兩句手法高妙,虛實相間,充分表達了詞人心中的憂傷、苦悶。
下片從荷花的角度入手,訴說心事。“返照”三句,以景言情,寫荷花在池塘中曆經陰晴、朝暮,寂寞時隻能和想象中的騷人訴說心事,可見愁悶之深。最後兩句,融荷花開、敗的時節與其品行、遭遇於一處,既表現出高潔之士不與流俗合汙的倔強品格,又暗含其孤芳自賞、美人遲暮的哀歎。內涵豐富,堪稱妙筆。
這首詞清麗俊秀,詠物、擬人和寄托巧妙結合,頗見功力。難怪清人陳廷焯說:“此詞騷情雅意,哀怨無端,讀者亦不知何以心醉,何以墮落。”這也正是本詞的獨特之處。
石州慢
【原文】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倚馬①何人先折②。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③雪。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
【注釋】
①倚馬:指行人已經準備好出發。
②先折:即送別。
③龍沙:指塞外的荒漠。
【譯文】
小雨過後略有輕寒,夕陽斜照,天空放晴,春意分外空曠遼闊。長亭邊的柳枝剛露嫩黃,就不知是誰牽馬先已采折。煙靄漫空,春水融融,水天間有歸鴻幾點,東風已化盡了荒原雪。還記得當年出關北上,恰也是而今這個時節。
想那次將出發分手時,她在畫樓餞行,紅淚伴著清歌,霎時我們就輕易相別。到如今已過一年,她杳無蹤影,音信斷絕。要知道我的內心,一共有多少新愁,就像那不舒展的芭蕉和丁香結。獨自一人在天涯,風月兩地都苦悶愁鬱。
【鑒賞】
這是一首相思懷人之作。
上片寫景,景中含情。開篇三句總寫,點出時間節氣。“弄晴”二字,寫驟雨初歇,斜陽西掛,世間萬物煥然一新,滿目山河春意盎然。隨後開始細寫,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渲染景色——柳色新黃,離人先折,煙橫水漫,歸鴻點點。近景細致生動,遠景蒼茫闊大,物象之間秩序井然,運筆如神,肆意多姿。“東風”一句,筆勢一折,寫塞北春光。結尾兩句,總攬一筆,使前文所繪之景虛實莫辨,隱含著詞人思緒流動的痕跡。“出關”承上啟下,同時也點出這是造成自己和情人千裏相隔的因由,金針暗度,堪稱妙筆。
下片寫別情離恨,浩渺愁思。首句上承“猶記”,寫餞別的情景。“將發”二字,精短傳神;“輕”字寫歌之悲戚。然後寫相思之情,一別經年,音信斷絕。隨後寫離恨,以問句引出,化用前人詩句。最後以兩個比喻作答:“芭蕉不展”言愁緒難消;“丁香結”寫愁心深鎖,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形象。最後兩句更進一層,兩人千裏相隔,音書難寄,再會無期,個中愁怨,自然令人“憔悴”,甚至連“風月”也被離愁所籠罩,這一方麵突出了離愁之深廣,另一方麵又與上文的景物描寫相呼應,情景交融。
這首詞用語新奇,構思精巧,情思哀婉,體現了詞人“工於言情”的詞風。
感皇恩
【原文】
蘭芷滿汀洲,遊絲橫路。羅襪塵生步,迎顧。整鬟①顰黛,脈脈兩情難語。細風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舊遊,山無重數。花底深朱戶,何處?半黃梅子,向晚②一簾疏雨。斷魂分付與,春將去③。
【注釋】
①鬟:古時婦女的一種發式。
②向晚:傍晚。
③春將去:把春帶去。
【譯文】
蘭草芷草長滿了汀洲,重重遊絲橫擋小路。她步履輕盈走來,一邊走一邊看,略整發髻,愁皺雙眉,我倆深情相望默默無語。微風吹得柳絮紛飛,隻見她登上小舟向南行去。
回頭看那舊遊之地,隻有無數山巒連綿起伏。百花深處的紅樓,如今在何處?梅子已經半黃,傍晚又落下一陣細雨。我這斷腸心,隻好交給那暮春帶去。
【鑒賞】
這首詞是《青玉案》的姊妹篇,借“離愁”抒發仕途落寞的苦悶。
上片寫詞人與佳人的邂逅和離別。起首兩句,點明相遇的地點,景色優美,為下文佳人的出場埋下了伏筆。“羅襪”四句,詳寫佳人的美麗容顏和脈脈情思,手法高妙。“脈脈兩情”寫兩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難語”兩字,另含深意,寫兩人雖然互相愛慕,但似有一堵無形的牆隔在中間,使他們有情難訴。相聚倏忽,轉眼間,佳人飄然離去,如風中柳絮,蹤跡難尋。佳人如此來去匆匆,默然無語,正是詞人仕途落寞、政治理想落空的象征。下片寫離別之後的愁悶。“舊遊”,寫當初對佳人的執著追求。但是青山重疊,阻斷了詞人“回首舊遊”的視線,這是在傾訴追求過程中經曆的萬般艱難。下麵幾句,筆鋒一轉,寫佳人無跡可尋,暗寓理想的無法實現。“半黃梅子”兩句,又轉回寫景,以景寫情,言自己的憂愁就像江南黃梅時節的雨絲一樣漫無邊際,可見愁之深切。最後兩句直抒胸臆,寫自己理想尚未實現而韶華已經不再。下片跌宕曲折,一唱三歎,把滿腔愁思抒發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