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春愁

【原文】

香冷金猊①,夢回鴛帳餘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

【注釋】

①金猊:香爐的一種。其形似獅。

②休文:即南朝梁詩人沈約,字休文,仕宋及齊,不得大用,鬱鬱成病,消瘦異常。

【譯文】

一覺醒來,金爐中的香已經滅了,繡著鴛鴦的帷帳低垂著,幽靜的房間裏依然飄著淡淡的餘香味。想要訴說夢境,卻又沒有人相慰相問。滿枕都是閑愁別恨。

我現在就像休文一樣越來越瘦,轉眼間衣衫就會寬鬆許多。時間已將近清明,那鬧春的杏花已被春風吹落殆盡。臨近黃昏時分,東風又起勁地刮了起來。

【鑒賞】

這是一首婉約的春愁詞,寫春景,抒閑愁離恨。

上片寫室內情景。“香冷”兩句寫詞人午睡初醒,房間裏帳帷低垂、餘香幽微、一片靜謐的情景。一個“嫩”字,以通感手法寫出了餘香的幽微,讓人覺得似乎能觸摸得到。房間裏靜謐,同時又暗含著一種無法排解的孤獨和折磨人的愁緒。所以詞人會慨歎空有“一枕江南恨”。“恨”以“一枕”來修飾,恰似“愁”以“一江”來修飾,化抽象為具體,化合巧妙。這裏的恨是不具體的,是一種泛化了的愁思和閑恨,是對春逝的傷感和惋惜,是對人生的感歎,是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憂慮,等等。

下片寫詞人的境況和室外景色。詞人以“休文”自況,表明自己的憂愁。“頓覺春衫褪”中的“頓”,以誇張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同時它也體現出了詞人驚奇、無奈的複雜情感。“清明近”三句點明春天已近尾聲。詞人傷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願離去。但他也明白這春色已保留不了多久。末句看似寫景,實際上卻是在擔憂春天即將逝去,抒發了詞人想要守住春色的情懷,惋歎中透著堅韌,婉約中猶有筋骨。

全詞語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委婉柔媚,但婉而不弱、約而不晦,意境幽美。

點絳唇·春愁

【原文】

香冷金猊①,夢回鴛帳餘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

【注釋】

①金猊:香爐的一種。其形似獅。

②休文:即南朝梁詩人沈約,字休文,仕宋及齊,不得大用,鬱鬱成病,消瘦異常。

【譯文】

一覺醒來,金爐中的香已經滅了,繡著鴛鴦的帷帳低垂著,幽靜的房間裏依然飄著淡淡的餘香味。想要訴說夢境,卻又沒有人相慰相問。滿枕都是閑愁別恨。

我現在就像休文一樣越來越瘦,轉眼間衣衫就會寬鬆許多。時間已將近清明,那鬧春的杏花已被春風吹落殆盡。臨近黃昏時分,東風又起勁地刮了起來。

【鑒賞】

這是一首婉約的春愁詞,寫春景,抒閑愁離恨。

上片寫室內情景。“香冷”兩句寫詞人午睡初醒,房間裏帳帷低垂、餘香幽微、一片靜謐的情景。一個“嫩”字,以通感手法寫出了餘香的幽微,讓人覺得似乎能觸摸得到。房間裏靜謐,同時又暗含著一種無法排解的孤獨和折磨人的愁緒。所以詞人會慨歎空有“一枕江南恨”。“恨”以“一枕”來修飾,恰似“愁”以“一江”來修飾,化抽象為具體,化合巧妙。這裏的恨是不具體的,是一種泛化了的愁思和閑恨,是對春逝的傷感和惋惜,是對人生的感歎,是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憂慮,等等。

下片寫詞人的境況和室外景色。詞人以“休文”自況,表明自己的憂愁。“頓覺春衫褪”中的“頓”,以誇張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同時它也體現出了詞人驚奇、無奈的複雜情感。“清明近”三句點明春天已近尾聲。詞人傷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願離去。但他也明白這春色已保留不了多久。末句看似寫景,實際上卻是在擔憂春天即將逝去,抒發了詞人想要守住春色的情懷,惋歎中透著堅韌,婉約中猶有筋骨。

全詞語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委婉柔媚,但婉而不弱、約而不晦,意境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