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湘中:屈原投江之地,借指汨羅江。

【譯文】

高聲吟詠《楚辭》度過端午,流落天涯隻覺節序來去匆匆。石榴花比不上舞女的裙子紅。沒有人知道我此刻心情,一曲歌罷滿簾鼓動悲風。

心係萬事可我已老邁,蜀葵卻依然含笑俏立牆東。杯中酒的深淺和去年相同。試將酒澆進橋下的江水,讓它今晚流到屈原的逝地湘中。

【鑒賞】

這首詞寫於建炎三年(1129),當時詞人流落到湖南、湖北一帶,正趕上端午節,於是提筆揮毫,借憑吊前人,抒發滿腔愛國之情。

上片傷懷吊古,飽含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慨。首句氣勢雄渾,“酬”字點明主旨,借古傷今。“榴花”句是對舊日的追懷,可見詞人當年生活幸福而美好。而從昔日的誌得意滿、名聲顯赫到今日的顛沛流離、孑然一身,詞人內心該沉積了多少孤寂、傷感。“歌罷滿簾風”暗示詞人微妙的心理變化,情景交融。境界蕭疏、曠遠,頗為感人。

下片抒寫愛國情懷。“萬事”句是飽經喪亂、浮沉後發出的喟歎,境界蒼涼,氣勢豪邁。“戎葵”句寫向日葵始終向著太陽,表現自己的愛國之情堅定不移。詞人使用擬人手法,賦向日葵以靈性,化虛為實,以“凝笑”強化情感。結尾三句,思緒又回到端午節。此情此景,依稀似去年,這說明詞人的傷感由來已久,隻是現在更加深重。他酹酒滔滔,盼望酒水能流到汨羅,這是詞人深沉愛國情懷的體現,感人肺腑。

本詞首尾呼應,筆致深婉,情感真摯,結尾情景交融,蘊藉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

③湘中:屈原投江之地,借指汨羅江。

【譯文】

高聲吟詠《楚辭》度過端午,流落天涯隻覺節序來去匆匆。石榴花比不上舞女的裙子紅。沒有人知道我此刻心情,一曲歌罷滿簾鼓動悲風。

心係萬事可我已老邁,蜀葵卻依然含笑俏立牆東。杯中酒的深淺和去年相同。試將酒澆進橋下的江水,讓它今晚流到屈原的逝地湘中。

【鑒賞】

這首詞寫於建炎三年(1129),當時詞人流落到湖南、湖北一帶,正趕上端午節,於是提筆揮毫,借憑吊前人,抒發滿腔愛國之情。

上片傷懷吊古,飽含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慨。首句氣勢雄渾,“酬”字點明主旨,借古傷今。“榴花”句是對舊日的追懷,可見詞人當年生活幸福而美好。而從昔日的誌得意滿、名聲顯赫到今日的顛沛流離、孑然一身,詞人內心該沉積了多少孤寂、傷感。“歌罷滿簾風”暗示詞人微妙的心理變化,情景交融。境界蕭疏、曠遠,頗為感人。

下片抒寫愛國情懷。“萬事”句是飽經喪亂、浮沉後發出的喟歎,境界蒼涼,氣勢豪邁。“戎葵”句寫向日葵始終向著太陽,表現自己的愛國之情堅定不移。詞人使用擬人手法,賦向日葵以靈性,化虛為實,以“凝笑”強化情感。結尾三句,思緒又回到端午節。此情此景,依稀似去年,這說明詞人的傷感由來已久,隻是現在更加深重。他酹酒滔滔,盼望酒水能流到汨羅,這是詞人深沉愛國情懷的體現,感人肺腑。

本詞首尾呼應,筆致深婉,情感真摯,結尾情景交融,蘊藉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