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寫離情別緒,哀婉纏綿,情真意切,令人讀之黯然。
【宋詞地圖】
望夫山:古跡名,散見於全國各地。其中以遼寧興城的望夫山最為有名,相傳是當年孟薑女望夫的地方。
桐鄉:位於今安徽省桐城縣。鄉吏朱邑在此地為官時頗受百姓愛戴,死後亦葬於此,以後桐鄉便有了為官愛民之意。
木蘭花慢
【原文】
送歸雲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隻有樓前溪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念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遊。情知悶來酒,奈回腸、不醉隻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①。
【注釋】
①南州:南方的州郡。當時詞人的妻子李氏身在臨安東北的浮山,故稱之為南州。
【譯文】
白雲歸雁都已經遠去,給我留下的隻是這嫩寒時節的滿天秋色。解佩分釵,臨別互贈信物,鸞鳥銅鏡也一人一半。凝情遙望去路,隻見遠樹含煙,織成一片離憂。自己滴不盡的眼淚,隻有樓前的溪水與之相伴長流。
秋深夜濃,寒霜降落,衾被不耐嚴寒,有誰替我整理衣篝。回到同住的舊館,想起你還沒離開的時候,落花不掃,隻是在院子裏嬉戲遊玩。如今隻知心情煩憂時以酒澆愁,卻不知這酒百折回腸,不能醉人反而讓人多添幾分惆悵。整天默默無語,隻希望能化為鳧鳥飛去與你相聚。
【鑒賞】
這首詞作於紹興二十六年(1156)重九前夕,當時詞人剛剛送別妻子和孩子。
上片寫別後的情景。起首兩句,是詞人登樓所見。“送歸雲去雁”,以雁喻人,暗示自己和妻子分別。詞人望斷江天,所見唯有滿目淒涼秋景。“正佩”三句,再現夫妻離別時的情景。“鸞鑒分收”一句,從南朝徐德言和妻子樂昌公主分別時破鏡各執一半的典故中化出,可見兩人依依不舍的別情,同時也暗示了不祥的結局。最後幾句,情景交融,遠行之路和疏煙遠村透露出詞人對愛妻和孩子深切的思念。他獨自垂淚,淚水落入溪中,被溪流帶走,情思深切,感人至深。
下片虛筆實寫,續訴不舍別情。起首五句,懸想分別以後,自己孤身一人的情景,哀傷無限,一方麵體現出平時妻子的賢惠、溫存,另一方麵以樂景寫哀情,以昔日相處之樂反襯今日孤獨之悲。自己孤單若此,妻子現在又如何呢?詞人筆意縱橫,隨即轉入對遠方妻子的設想,想必她也是終日鬱鬱,無所聊賴而隻能借酒消愁吧!可別情難舍,“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最後兩句,從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化出,寫詞人恨不得馬上飛到情人身邊,以慰相思之苦。這兩句,把夫妻二人的深情抒寫得蘊藉深沉,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念奴嬌·過洞庭
本詞寫離情別緒,哀婉纏綿,情真意切,令人讀之黯然。
【宋詞地圖】
望夫山:古跡名,散見於全國各地。其中以遼寧興城的望夫山最為有名,相傳是當年孟薑女望夫的地方。
桐鄉:位於今安徽省桐城縣。鄉吏朱邑在此地為官時頗受百姓愛戴,死後亦葬於此,以後桐鄉便有了為官愛民之意。
木蘭花慢
【原文】
送歸雲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隻有樓前溪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念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遊。情知悶來酒,奈回腸、不醉隻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①。
【注釋】
①南州:南方的州郡。當時詞人的妻子李氏身在臨安東北的浮山,故稱之為南州。
【譯文】
白雲歸雁都已經遠去,給我留下的隻是這嫩寒時節的滿天秋色。解佩分釵,臨別互贈信物,鸞鳥銅鏡也一人一半。凝情遙望去路,隻見遠樹含煙,織成一片離憂。自己滴不盡的眼淚,隻有樓前的溪水與之相伴長流。
秋深夜濃,寒霜降落,衾被不耐嚴寒,有誰替我整理衣篝。回到同住的舊館,想起你還沒離開的時候,落花不掃,隻是在院子裏嬉戲遊玩。如今隻知心情煩憂時以酒澆愁,卻不知這酒百折回腸,不能醉人反而讓人多添幾分惆悵。整天默默無語,隻希望能化為鳧鳥飛去與你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