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嶽
方嶽(1199~1262),字巨山,號秋崖,祖籍歙州祁門(今屬安徽)。理宗紹定五年(1232)中進士,雖官至吏部侍郎,但仕途卻一波三折,屢屢遭人排斥,終被罷官。詩詞有盛名,著有《秋崖詞》。
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原文】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①。蘆葉蓬舟千裏,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②,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歎息兩仙翁③。不見當時楊柳,隻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注釋】
①螺紅:即螺紅酒。
②河洛:此處泛指中原地區。
③兩仙翁:即歐陽修與蘇軾。
【譯文】
雨過天晴,長江對岸諸山在雨水的衝刷,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青綠可愛。平生行遍大江南北,積下許多愁思,都用紅螺美酒消除吧。駕一葉扁舟,在長滿蘆葦的岸邊行駛,道路綿長。品嚐故鄉菰菜、蓴羹和鱸魚原來隻是在夢中。沉默無言,目送鴻雁南歸。酒後醉眼遙望中原故土,想自己一生無為,夕陽下空有滿腔遺恨。
蘋洲之外,暮靄沉沉,遠山收斂了眉峰。遙想曾經與此(平山堂)關係密切的歐陽修和蘇東坡,兩位“仙翁”已逝,隻讓人扼腕歎息。楊柳已是今非昨,隻有煙雨依舊迷蒙,悠悠歲月淘盡多少英雄。我悵然地發出一聲長歎,又要牽著馬在西風中踏上征程。
【鑒賞】
這是一首寫秋思的詩。詞人在平山堂上看到滿眼秋色,繼而產生無限愁思。想起當年歐陽修營建平山堂之初的盛況,感慨如今堂雖在,人已非,進而抒發了歲月無情、英雄遲暮的感慨,發出壯誌難酬的悲歎。
上片描繪的是雨後秋景,抒發了詞人思鄉之愁。“秋雨”兩句寫雨後美景,同時點出平山堂的典故,引出下文。後文描寫了詞人的無限鄉愁和遺恨。
下片繼續寫景。“洲外”三句寫黃昏蒼涼遼闊的景象。“人間”五句由歐陽修和蘇軾引發對人生世事的感慨。結尾兩句寫匹馬孤嘯於西風中,令人有不勝蒼涼之感。
全詞寫景意境遼闊,抒情情感真摯,我們仿佛能看到一個雨後憑欄獨倚,眼中透露出無限惆悵,同時又不掩其豪情的老者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