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現在中國的很多大學也開啟了這門課程,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你的規劃中,第一步很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頭開好了,才可能實現最終的結果。不妨嚐試一下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明確你職業生涯的最終目標,然後把它分成幾個階段並且轉化為可操作的任務。

第二步:想一想,驅使你的動力是什麼?你對什麼最有激情?並且決定如何將這些因素與你確定的目標連在一起。

第三步:必須清楚你的價值觀,你的經營原則。高性能的職業選擇方案將使公司的價值觀與你的價值觀結合在一起。

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最開始誰也沒法確切地知道如何選擇更好,於是很多人就隨了大形勢,選擇了更多人關注的領域。

但當你漸漸熟悉了你的選擇和你周圍的環境,漸漸明確了自己的興趣的方向,你就會發現,其實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李開複當年讀大學選專業曾經跟隨大多數人的選擇,而選擇了攻讀法律專業,可是一年多以後他才發現自己對法律沒有興趣,但對於計算機即使每天瘋狂地編程也樂此不疲。在老師的鼓勵和自己審慎分析未來的目標後,李開複在大二決定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係。現在回想起來,李開複感慨道:“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計算機領域的成就,很可能隻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條發展道路,也許前景暫時不算明朗,但在興趣推動下的努力最終會幫助自己守得雲開見月明。

也就是說,在你最後做決定的那一步之前,還存在一個預選階段,你在這個階段應更多地了解環境,為下一步真正的抉擇埋下伏筆,打好基矗

很多剛工作了一年的年輕人會產生“一年之癢”,覺得應該盡快跳槽,選擇更好的公司和位置。這隻能說明兩個問題:第一,你當初選擇的時候就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是十分草率地作出決定;第二,如果你當初選的就是大公司,那麼現在,你並沒有真正地吃透你所麵臨的領域。此時絕對不是重新選擇的好時機。

對於職場新人而言,三年的工作時間在其個人職業發展道路上,是知識和經驗積累的標準線。當然,在這個階段,職場新人往往也會麵對外部的很多誘惑,如果沒有清晰的規劃與目標,很容易發生頻繁跳糟的現象,最終導致整個職業道路計劃的癱瘓。

職業新人從無知到有知,往往需要經過三年左右的時間進行係統學習,才能使個人的判斷能力、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等有質的提升,並且能初步形成一套自有模式。這時,職業新人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潛力,也會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是繼續堅持,還是選擇跳槽,相信都會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

如果你正麵臨做下一步的決定,那麼,你應該事先考慮好以下從大環境到自身職務幾個方麵的問題:

第一點:地域的發展狀況,包括發展潛力、區域政策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你身在的這個城市或者縣鎮是否值得繼續發展?後續潛力如何?這些是大環境因素中很重要的方麵。如果區域政策對你所在的行業負麵影響很大,那麼你應該考慮更換工作地點,因為有一些外在因素不是自己的規劃所能決定的,也許你的第一步選擇非常精準,但由於政策性原因,導致職業進入了困境,那樣的話,你必須考慮變革。

第二點:領域的發展形態,包括行業趨勢、競爭程度、對手及上下遊價值鏈等,你所選擇的領域你必須吃透,之前的發展曆史、出現過的行業奇跡以及未來如何更替等,這些是你在行業立足的基本。市場風雲萬變,三年前很火爆的行業很可能在三年後就門庭冷落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應該立刻考慮與此行業相關聯的其它子領域,說不定更大的寶藏地就在那裏。

第三點:企業的整體架構,包括對老板、高層管理者、企業文化和製度、產品和市場等的全麵掌握,並在此基礎上對未來作出你的價值判斷。如果你選擇的是名企,那麼這裏一定有一大堆係統的東西等待著你去學習,不要做不求甚解的小員工,甚至工作了一年頭腦裏除了部門的幾個人仍空如白紙。你必須對公司有一個全麵的了解與定位,不要做宣傳品的附庸,要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好是好在哪裏,差是差在哪裏,自己的看法十分重要。

第四點:部門的現狀和前景,包括部門在企業所占的比重、部門領導與同事的綜合素質等,通過這些來衡量你自己在公司所處的位置,並預測你的未來是否擁有一條通暢的晉升之路。做好工作並非隻是完成手頭任務,你應該清楚地觀察到,你所在的部門在公司裏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是舉足輕重還是有無皆可,如果是後者,那你必須做好離開的準備,因為公司不可能長久地讓有無皆可的部門繼續存在。

第五點:職位的現狀與前景,也就是你必須對你的職位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包括你的職位的重要性,即便你隻是領導鏈條最底部的小職員,也要考慮你對公司的貢獻有多大,你的離開會對公司和部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果不會有任何重要影響,那麼,你應該反思你的工作形態,你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以及心態問題。

總之,你應該頭腦清楚地邁出你職業生涯最初的兩步,我們每一天都麵臨很多選擇,很難說到底哪個選擇的前途會更好,因為結果永遠在選擇的最後才會出現。但無論如何,你都應該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時刻詢問自己你想要的是什麼。

一般的大公司也都會注意對員工職業規劃的培養,在了解員工個人思考的基礎上,根據員工的職業傾向,輔助設計一條職業發展的路線,比如為有技術傾向的員工設計一條技術發展的路線,明確他什麼時候輪崗,達到怎樣的能力後實現晉升,將來的目標職位是什麼,等等。這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企業在動,在向前發展,就會相應地對員工提出新的要求,而大企業在員工職業生涯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相關人員展開傾斜和維護,從而在整個流程的執行中導入激勵因素,也實現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路線圖由靜向動的轉變。

前麵所講的這些,其實有一條最根本的,也就是最終起決定作用的——自我認知與定位!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樣的,你要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做好自我測評。當機會降臨的時候,你才能夠迅速做出判斷——這個“機會”是否是自己需要的,然後做出接納或拒絕的決定。而主動性更強的人,則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