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多事之冬(2 / 3)

如果冥冥之中有神靈在蒼天上注視著下界的凡塵,他們是否隻會眷顧那萬中選一的真命天子?而對每一位兄弟姐妹的眼淚、每一位妻子父母的哭泣都無動於衷、視而不見?

在汶河小城殮房中親手觸摸那些屍體,小弦還不覺得什麼,甚至還隱隱自豪於自己的勇敢。可是,當一條鮮活的生命在自己麵前變得冰冷,即使是高德言這樣罪不可赦的卑鄙小人,那血沫飛濺、骨肉分離、血腥而殘忍的過程也給了他平生未有的強烈衝擊。

從沒有一刻,小弦會用這樣悲天憫人的觀點看待世界萬物,一時無比迷惑。《天命寶典》數年的潛移默化,在他親手沾染了高德言的鮮血後、因青霜令使無心的言語,激發了全新的思考。

林青感應到小弦激動得全身發抖,輕輕拉住他的手將內力渡入,隻覺小弦心神躁亂不已,若非他身無內力,幾乎懷疑要走火入魔。

小弦緩緩抬起頭,眼中竟蓄滿了淚水,可憐巴巴地道:“水姑姑怎麼辦?”原來他忽又想起水秀死於青霜令使之手,既覺得不應該以殺止殺、以暴製暴,又覺得應該替水秀報仇,心中天人交戰,茫然無措。

林青目中精光一閃,鎖緊青霜令使穩如磐石的身影:“想必與令使合作的條件之一,便是放棄給琴瑟王報仇的念頭?”

青霜令使卻道:“林兄恩怨分明,小弟豈會強人所難。與林兄合作的條件隻有一個:絕頂之後,再找小弟尋仇!”

林青微微一震,青霜令使透露了許多的秘密,竟隻為換來如此寬鬆的條件,可謂是極不合情理。對此隻有一個肯定的解釋:正月十九,泰山決戰,必是京城巨變之時!

刹那間,林青已掌握到了青霜令使的用意:這一場京師巨變,必是禦泠堂準備多年,所以絕不容有任何疏漏!偏偏林青與明將軍之戰正是促生這場巨變的根本原因,無法殺林青滅口,所以青霜令使才寧可用白石的真正身份、無念宗加入禦泠堂等消息換來林青的信任,不然盡管如今僅因水秀之死暴露出一點蛛絲馬跡,但若任由暗器王追查下去,藏於幕後的種種陰謀亦會全盤泄露。

林青想明原委,冷然道:“如此看來,令使最大的錯誤,就是殺了琴瑟王。”

青霜令使長歎一聲:“我亦是迫不得已,水秀知道泰親王的太多秘密,若不殺她,泰親王必是一敗塗地。”

林青一驚:難道青霜令使所說與的第二位霸主,就是泰親王?這幾乎完全推翻了他對青霜令使真正身份的判斷。旋即暗自提醒,青霜令使智計絕高,所作所為皆有深意,對他身份的猜測應該不會錯,而他之所以要一力相助泰親王,其中必還有自己不了解的原因。

青霜令使似乎看出林青的心思:“本堂與四大家族誓不兩立,數百年的恩怨絕不可能化解,殺水秀之事小弟心中無悔,若是四大家族尋仇,禦泠堂自當全力一博。但如果林兄執意替友複仇,便隻有小弟一人接招,絕不會再有什麼花月大陣、無念宗殺手相候。”這話說得光明正大,亦隱含威脅。挑明即使林青不肯合作,隻要不影響禦泠堂的計劃,青霜令使便按江湖規矩一決生死,若是暗器王欲將禦泠堂在京師的勢力一並鏟除,那麼暗殺、下毒的手段亦將全部使出。

“好。”林青沉思良久,終下決斷:“我可以答應你的條件,不過令使最好記住,與禦泠堂的合作僅限於正月十九之前,絕頂一戰後,隻要林某不死,必將還琴瑟王一個公道!”即使作為敵人,青霜令使的言行也足以得到林青的尊重。

而對於即將到來的京師巨變,任何一人也無力阻止,哪怕給當今皇上通報信息,缺少證據的情況下也無法給泰親王定罪,若是在泰親王發動謀反之前殺入親王府,隻會給天下人落下皇上殘害胞兄的口實。

青霜令使長長舒了一口氣,抬起右手按在麵具上:“林兄一言九鼎,既然答應與本堂合作,小弟自當揭開麵具,以示坦誠。”

“不必了。”林青擺手止住青霜令使:“無論禦泠堂的目的是什麼,隻希望令使能夠替百姓蒼生多想一想。皇位易取,天下難得!”這本是明將軍的話,亦是林青的肺腑之言。

青霜令使垂首,一字一句道:“林兄金玉良言,小弟謹記!”

林青更不多言,拉著小弦朝後退去。上千麵鏡子緩緩朝兩旁移開,直到露出地下石室的那道鐵門。

小弦喃喃念著那一句“皇位易取,天下難得”,竟似癡了。

兩人一路走出暗道,回到流星堂紫薇廳中,已是兩個時辰後。房中那些工匠已全然不見,隻有機關王白石坐在一張木椅上靜候,神情頹然。

“白兄是在等我,還是在等青霜令使?”林青漠然道,他身為旁觀者,對四大家族與禦泠堂的恩怨並無太多成見,白石反出四大家族也無可厚非,但因此殘害曾為同門的水秀,卻令林青難以釋懷。

白石木然道:“青霜令使可從暗道離開,無需出入流星堂。”這也解釋了青霜令使何以在那地下石室中早有預備。

林青聽白石公然承認與青霜令使勾結,淡然一笑:“不知道現在應該如何稱呼你,白兄,還是物兄?”這一聲“物兄”自是不無諷刺之意。

白石一聲長歎:“林兄可知小弟本名白石,加入英雄塚後才更姓為物。”

林青聳肩:“那又如何?白水相約也罷,物水相約也罷,琴瑟王亦難複生。”

白石垂首,輕輕一拍坐下木椅:“這椅中機關與石室中近千斤火藥相連,剛才隻要我輕輕一碰,暗器王、許少俠、青霜令使、無念宗都將灰飛煙滅,永世不得超生。”

林青一凜,口中卻渾若無事地冷笑道:“原來小弟無恙而返,還多虧了白兄手下留情?”

白石一歎,神情十分矛盾:“我常常在想,人生在世,可以反幾次?是否可以因為一次錯誤而再犯下一次錯誤?”看來他對反出四大家族不無悔意,卻難以下決心再次背叛禦泠堂。

林青正色道:“白兄當是明事理之人,既然已鑄成大錯,何不棄暗投明?”

白石再歎:“何為暗?何為明?自古成王敗寇,項羽若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史書上便絕不會有漢高祖的名字;玄武門前李世民若敗於李建成之手,唐太宗亦隻是一個弑兄篡位不成的反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