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老插’?!”

他們聽得很吃驚,覺得受了奇恥大辱!後來聽得多了,就靜下心來琢磨這個雅號。[比奇中文網www.biqi.me首發]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隻來+“老插”,如同“老外”之類的稱謂,故然是有些不恭甚或貶損的味道隱含在裏麵,使人乍一聽,委實有些感覺刺耳。但細心琢磨一番,又覺這是一個既有涵概力又很準確的新生名詞。回想他們當年由北京下到“第二故鄉”時,人家祖輩子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認為他們是半路“插”進來的一戶,稱之為“插隊知青戶”,這不錯。後來落實政策,替他們在當地城鎮解決戶口、安排工作,人家老居民們又認為他們是半路“插”進來的一群,稱之為“插隊學生”,這也不錯。眼下回到北京,更是上無片瓦遮雨,下無錐地立足,如同前兩次一樣,隻是千方百計,插了又插,終究插不進去,加之也年近半百,滿臉圪皺紋,人家稱呼一聲“老插”,也是名符其實。至此,“老插”這個雅號,竟被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下來了。不論對象,不分場合,但有人叫,欣然應諾,幽默風度可掬,卻又不無自嘲淒涼的味道。以至於他們相互間,也多以“老插”稱謂。至此,“老插”一詞,成了他們這一群人約定俗成的總代號,如同山西之為“晉”,陝西之為“秦”一般,盡人皆知。又如同“盲流”、“打工妹”一樣,

成為報刊上和社會學領域的一個新詞彙。

“老插”他們返回北京,原先總以為遊子歸來,故鄉會張開雙臂擁抱自己。日子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輕鬆。他們深感困難重重。首先是沒有房子住。隻得硬著頭皮、厚著臉皮“插”進父母、哥嫂或是弟妹中間。一家三四口子,擠在家裏小過廳或小廚房裏,勉強棲身。人均不足兩平米,還得為兒子辟一塊寫作業,為女兒擠一方放置化妝用品。孩子們大了,仿佛整天瞪眼盯著他們,夫妻三個月也難得有機會親熱一番。這姑且不論,哥嫂弟妹的白眼,卻是更令他們不寒而栗,憂心如焚。沒有接收單位,也得養家糊口。好在他們也能吃苦,蹬三輪、掃馬路、燒鍋爐、擦皮鞋、賣油條、送蜂窩煤,無論哪一行,隻要能掙幾個錢,他們便願意去做。多數居然很幹出些名堂來。一兩年後,也冒出幾位開飯館、騎摩托車之類的“小款”人物。他們便引為自豪。逢年過節,也好聚一聚。喝它幾盅,飽吃一頓,隻圖個心裏痛快。有幾個喝得多了,走在大街上也難免胡說八道。看見滿街的汽車,他們說他娘的,這麼多車子,沒老子坐的一輛!”看見遠處近處高樓林立,他們說:“他娘的,這麼多樓房,沒有老子住的一間!”近旁行路的人聽了,便知他們不是老北京,因為老北京罵起大街來隻說“他媽的”,不說“他娘的”。又看他們一副“臭外地”德行,竟敢在京華之地發酒瘋,於是嗤之以鼻,並不停下來圍觀。他們幹巴巴罵了幾聲,自覺沒趣,又被十字路口的交通民警瞪了兩眼,酒勁刹時醒了大半,揉揉眼睛,伸伸舌頭,急忙躲到路邊,規規矩矩走回小屋裏睡覺。躺在鋪板上,想起方才那兩句罵大街的話,有些臉熱,更有些後怕。一連好多天,見了胡同裏那幾位戴著“聯防”袖標的老太太,總有點戰戰兢兢。生怕交通部門把他們的不規言行,逐級通知到居委會,拿他們是問。老插們畢竟上了年歲,又接受了那麼多年“再教育”,當個尊紀守法的好市民,他們具備條件。

境況再窘迫,他們總是默默地咬牙挺著。他們到底是經曆了大折騰、大磨難的一群。他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這句緘言,也不懷疑“天道酬勤”這句古訓。低頭拉著生活的車,踩著泥濘和坎坷,總是往前奔。三年五載過去了,境況好轉了一些。相當一些人找到了接收單位,也有分得一兩間房子的。搞個體的,腰間的皮包也逐漸鼓起來,到處打問著想買一套單元。他們的後代往往也很爭氣,有的上了“重點”,有的進了“名牌”,很讓他們腰板抬起了幾度。親戚鄰裏投來羨慕的目光,他們的臉上也開始有了亮光。頭上身上,那些看不見的土渣兒、高粱花子抖落得差不多了口音裏的土味也淡了幾分。飯後茶餘,擺出小凳或涼椅衝胡同口小風地裏一坐,搖著扇子品著茶水,再打開半導體收音機聽一段京劇什麼的,整個一個“老北京”,地道到家了。

老插們既然成了一個階層,相互遇著了也格外親熱。無論“第二故鄉”是陝西、是山西、是內蒙、是東北,一句話,親不親,“老插”分。隻要是“插”出去,又“插”回來的,關係沒得說。他們的日子好過了,精神方麵也有些需求。沒事時,便常常思念那遙遠的“第二故鄉”。其中有好事者便倡議大家動手寫一本書,紀念自己的曆史。於是大家群起而響應。內蒙的首先出一本《草原啟事錄》,陝西、山西的也計劃合出《回首黃土地》。大家的熱情空前髙漲,雖然吃了許多苦,但覺得回首往事又格外甜。老插們是在困難中闖蕩過來的人,他們的性格很內向,意誌格外堅強。當你在大街上遇到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發現他說話很實在,走路的腳步也很穩健,臉上的皮膚較粗糙,你不用問他,這類人,十有八九是老插。老插們開始形成了京城裏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角角落落都少不了他們。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做得有板有眼,叫你別人看著,不職也得服。他們又成了“第一故鄉”裏的台拄子,威信高到沒有人敢小瞧他們。於是“老插”這個詞,又成了一種公認的榮耀。就像是一張很吃香的文憑,連他們的後代,也總喜歡對同學說,“我爸我媽是老插,你呢?”對方隻有羨慕的份,就像當初他們的父母曾羨慕人家有兩個故鄉一樣。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老插走在大街上,腰板挺直起來,他們用一種充滿自信的眼光審視周圍,覺得一切都很親切。“第一故鄉”經過嚴格的考試,終於接受了他們。他們經過努力,終於使自己的心,貼在了故鄉的懷抱裏。他們時常覺得,吃了這些年苦,很值得,很充實,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