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那次相見,約有兩個多小時。[比奇中文網www.biqi.me首發]尋找最快更新網站,請百度搜索+當時我曾把自己新出版的一本人物特寫集送給陳老。老人很高興,立即戴上老花鏡,很認真地翻看一遍,又仔細閱讀了“序言”和“後記”,然後鼓勵我說很不錯,你們年富力強,盡量多讀多寫。”

沒想到那次分手竟會是永別!記得988年冬天,組織決定我到陝西潼關縣擔任領導工作。臨行之前,我前去給陳老告別。當時他因病住在西京醫院髙幹病房。那一回雖也住院,病卻遠沒有這回嚴重。陳老精神、氣色都還不錯。他見了我,照例很高興。倆人坐在小病房的簡易沙發上,談得很親熱。我說組織決定派我到縣上任職鍛煉,他問幾年時間,我說三年,他說是難得的好機會,說青年人應該到實踐中鍛煉,增長才幹。正說著,他的兒子端起照像機把當時的情形拍攝了下來。我至今保存著那張珍貴的照片。記得當時他發現兒子一連照了幾張,竟然急了,忙擺著手說“行了,照兩片就行了,不要浪費膠卷。”在場的人都笑了。陳老卻顯得很嚴肅。他就是這樣一種作風。不單是小事講究節儉,連有病都不願住院,說是怕浪費錢。這種觀念,在我們年輕人猛然一聽,也許隻能發笑,但事後仔細想一想,又會深受感動,深得教益。那次相會後不久,我便下到縣上工作。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寄自西安的信件,打開一看,原來是陳老為我題寫的兩幅字。一幅是兼聽並蓄,多謀慎思。”另一幅是摘錄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我當時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我想象得出,那次分手以後,陳老為我下基層頗是費心勞神,由他的兩幅很有針對性的題詞便可見得。前一幅,其實是他近半個世紀以來擔任領導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他作為前輩教導我們晚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言簡意賅,擲地有聲。後一幅則是他借用李白詩句,對我步入火熱生活的鞭策和鼓舞吧。希望我像天際湧來的黃河之水一樣,堅定不移地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我理解陳老的心思,更覺那兩幅字的珍貴,便請人裝裱後懸掛在辦公室,使它經常伴隨著我。

一看到那兩幀條幅,我也就記起了陳老。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對待任何事情都是那麼嚴肅認真的樣子,便有清心明目,如沐春風的感覺。此後半年,縣上召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討會,本打算請陳老參加,不巧他因病不能參加,卻親筆題字祝賀。“開發黃金,積累資金,努力實施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往事曆曆,難以忘懷。陳老去了,卻留下了不滅的精神,留下了精美的文章,也留下了不盡的思念。這一切,將鞭策鼓舞著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永遠拚搏奮進。

993年6月7日

老農民

總是忘不了遙遠的陳村,忘不了整天樂嗬嗬的陳萬喜。早春靜靜的夜,珍重地守著一渠清流,深情地凝望著濃濃地塗在幽藍天幕上的高高的寨子山,望著悄然地浸潤著春水、聚籠著夜氣的溫馨的田野。等到回過神來,便發現馬燈的微光下一雙被蛛網似的笑紋包圍著的眼睛,像慈父一般和藹地注視著你,使你頓覺潮濕清冷的夜風忽然溫暖起來。落雪的年夜,蓋了散發著羊膻味的厚重的老羊皮襖坐在熱炕頭上,傾聽屋外呼嘯的老北風送來豬娃歡樂的尖叫和那頭剛下過豬娃的老母豬幸福的呻吟,便思念起遠在城裏的父母兄妹。這時一雙骨節粗大、皮膚皴裂的手,將一老碗漂著辣子油花的熱騰騰的肉粉湯端到你麵前,聞著那撲鼻而來的香氣,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與親人團聚的溫暖。這就是陳萬喜,就是那個衣衫破爛、麵有饑色的瘦羸老漢留給我的難以忘懷的記憶;就是那個在山裏勞動小歇時,脫一隻鞋往後腦勺上一枕,仰麵朝天躺在山坡上大唱“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老二梁隊長”;就是那個在百頭豬場喂豬時,整天同他的“臣民”大拉家常的“瘋子豬倌”;就是那個每年正月裏鬧秧歌時都要自告奮勇充當“傘頭”的不服老的“老熱鬧”。分別十多年了,這個樂嗬嗬的陳萬喜,總在我的夢中縈繞。

去年八月間,我冒了一路的酷熱,終於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陝北。在當年插過隊的陳村,終於又見到了陳萬喜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