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那次分別後,好幾年沒見外祖父。[比奇中文網www.biqi.me首發]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有一年在陝北下鄉,恰好母親把外祖父接去小住,才得以相見。外祖父到了延安,也不閑著,在南關小學校的門口,擺個小人書攤子。小學生下了課,便圍著他看小人書。看一本2分錢,一天下來,竟然也能收入三兩塊錢。外祖父便很滿足,風霜雨雪,天天不誤。那時已年近八十,可見他的勤勞和精明一直保持到晚年。今年春季,聽說母親有病,外祖父千裏迢迢趕到陝北看望女兒。其間因顛簸勞累,幾乎休克。看來他老人家的一生,也成定局。雖是戴了三十年“地主分子”帽子,經曆了數不清的磨難,依然那樣執著地信守著勤勞,熱愛著生活。農民的皮實和堅忍,在瘦弱的外祖父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他老人家這一生雖坎坷,卻也經過痛苦的反省和改造,實現了道德的自我完善。一個普通的農民,能努力至此,還有什麼缺憾可言。
有機會,我無論如何要去看望外祖父,不光是提著一斤點心、兩瓶好酒,還要帶著我的這篇文章。我要一字一句念給他老人家聽。人對於生活的坎坷不必抱怨,發生過的—切都值得咀嚼,總會有酸甜苦辣值得回味。
993年8月2日
在不識字的兒童眼裏,閱讀是一件極有趣而神秘的事情。我的女兒在四五歲時,見爸爸捧著一本書看,她就很奇怪。攀著我的手臂,也伸長脖子看。見書上隻是排列著許多密密麻麻的玩藝兒,爸爸竟看得有滋有味,就更加奇怪,問“爸,那裏麵有啥好看的?”我說啥好看的都有,裏麵的世界可大呢!”她便很驚異,小眼睛瞪得很圓,說“我怎麼看不出來?”“等你上學認了字,就能看出來。”於是孩子整天盼著上學。
對於能識文斷字的成年人,閱讀的確是一件有趣而輕鬆愉快的事情。茶餘飯後,節假日無事時,隨便拿起一本書、一冊雜誌或一張報紙,仰於沙發或躺在床上慢慢地閱讀,簡直是一種享受。當你讀著一篇有趣的故事,或是一段精當的議論、一則很吸引人的新聞,隻覺很有意思,而並不想著由此得到點什麼,自然就很輕鬆愉快。文章的內容,反倒很容易記下來,甚至有所啟示,聯想到一些別的人物、別的問題和別的事情,生出一星半點的見解,閱讀也就有了收獲。古人所謂“開卷有益”,大概也包括這一類的閱讀吧。
人生的許多經驗,恐怕要憑閱讀獲得。
然而,閱讀對於某一方麵的專門家,卻是一項極艱苦的工作。花了很大氣力,下了不少功夫,往往並沒有什麼直接的收獲,就感覺枯燥而單調。可見這“艱苦”,首先因為動機並不是為了休息或消遺,而是處於某種“功利”的考慮。至於“艱苦”的程度,古今中外的先哲仁人已有許多形象生動、精辟高妙的議論,極言其苦,備述其艱。鬩讀是一切專門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下過深厚紮實的閱讀功夫,就談不上卓越的創造。所以“閱讀”至今,仍然還是讀書人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
我從7歲報名上學,也就算開始了“閱讀”生涯。這當年,閱讀的書籍雖不很多,也不算很少。至今每臨書卷,仍覺恐惶。越讀,反倒越發感到不會閱讀。眼看將入“不惑”之年,仍是一事無成,與這閱讀無方,很有些關係。雖屢有明師指點,隻是愚不可及。深感道理簡明,徹悟不易,實踐起來更難。也許因為自己走了不少的彎道,半路停下來,瞻前顧後,也有些教訓和體會,算是應了“愚者百慮,必有一得”這句古話。
在我看來,閱讀這一課,應當終生事之。少小閱讀,要講究選擇。讀的東西也不宜過多。小學生課本之外,可擇文藝美術一類,圖文並茂的讀物為宜。古今人物,童話故事,內容單純,思想性強最好。少兒課外閱讀,並非以積累知識為主,重要目的在於啟迪心智,奠定思想基礎。如蓋房之打地基,土質純淨,才能打實。青年閱讀,當追求廣博。這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記憶力最強的黃金年華,若能博覽群書,一生受用無窮。如蓋房之奠定基石,厚重沉穩,自有力量。中年閱讀,貴在精深。這一時期,研究問題的主攻方向大致已經確定,關鍵是探討掌握一種研究方法,創立自己學問體係的結構模式。為此,當選若幹精典,精讀深鑽,弄通吃透,方能得其精髓,在前人基趙上邁出一步。如蓋房之立柱架梁,深得要領,才能準確無誤,別出心裁。老年人閱讀,應當簡約。這是人生的最後階段,也往往是一個輝煌時期。走過了漫長的生活道路,已經閱讀了許多東西。再閱讀的目的,則是要尋找一種信息,即能煥發激情,引起回憶的信息。時不時地立於書架前麵,悠閑自若地抽出一本自己的藏書,許多都已閱讀過了,眼下拿起隻是隨便翻閱。再不然幹脆翻翻卡片。工作之餘,每日翻閱一兩小時,猶若故地重遊、故人重逢,許多景觀,隻要點個名,便能回憶起來;許多人事,隻要提個頭,也能想起一串。這種簡約的閱讀,對老年人來說,就像鹵水點豆腐,最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如蓋房之內外裝修,薄施粉泥,即可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