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曹操(1 / 1)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出身於庶族,年二十舉孝廉,喜“刑名”之學,機敏有權術,被當時名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東漢靈帝時被征為議郎。曾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起兵討伐董卓,又擊滅袁術、袁紹,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位至大將軍及丞相,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帝。

曹操今存詩二十二首,多為四言。其詩歌受樂府民歌影響很深,常用樂府古題寫時事,反映漢末社會動亂、抒寫宏大的政治抱負等,風格蒼涼悲壯,有跌宕慷慨之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價道:“曹公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宋代敖器之《詩評》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有《魏武帝集》。

短歌行

【導讀】

《短歌行》,屬樂府《相和曲·平調曲》。這首詩抒寫時光易逝、壯誌難酬的苦悶,由此表達出渴望招納賢才、幫助建功立業的宏願。結尾以賢臣的典範——周公的事跡自勉,更顯作者的求賢若渴,也體現出作者作為政治家的雄心壯誌和非凡氣概。詩歌感情充沛,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鏗鏘頓挫,格調雄深雅健、慷慨悲壯。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慨當以

慷[2],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3]。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4]。但為君故,沉吟至今[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6]。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7]?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越陌度阡[8],枉用相存[9]。契闊談宴[10],心念舊

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11],何枝可依?山不厭

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12],天下歸心。

【注釋】

[1]苦多:恨多。

[2]慨當以慷:即慷慨,言不能及時建功立業的悲慨。

[3]杜康:本為人名,相傳是酒的發明者,此處代指酒。

[4]“青青”二句: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成句,用以表達對賢才的渴慕。

[5]沉吟:沉思吟味。謂整日在心頭盤旋。

[6]呦呦:鹿鳴聲。蘋:艾蒿。

[7]“明明”二句:謂賢才難得。掇,拾取。一作“輟”,停止。

[8]越陌度阡:謂賢才從四麵八方遠道而來。陌、阡,皆為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9]枉:屈駕。用:以。存:問候。

[10]契闊:聚散,此有久別重逢之意。

[11]匝(zā):周。

[12]周公吐哺:據《韓詩外傳》,周公“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周公忙於接待天下賢士,甚至顧不上吃飯。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

【延伸閱讀】

橫槊賦詩

說到“橫槊賦詩”,人們便自然會想到曹操,它是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氣概的最好注腳。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元稹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一文中:“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這裏說的是“曹氏父子”橫槊賦詩。後來宋代的蘇軾在著名的《前赤壁賦》中又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漸漸地,“橫槊賦詩”似乎成了曹操一個人獨有的“專利”,以至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中出現了一段關於曹操“橫槊賦詩”的“特寫”。書中說,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南下,準備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宴請諸將。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而歌辭正是這首《短歌行》。揚州刺史劉馥聽後對曹操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曹操大怒,說:“汝安敢敗吾興!”於是手起一槊,刺死了劉馥,眾人都驚駭不已。這當然都是出於小說家的虛構。

而“橫槊賦詩”經過文學作品的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這主要在於曹操在文學方麵的確具有很高的素養,身為“建安文學”的領袖,他於戎馬倥傯之際,創作了不少出色的詩歌。所以人們不僅不覺得文學作品中的虛構和誇張別扭、難以接受,反而對它非常認同,曹操“橫槊賦詩”也因此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