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另外六位是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阮籍生活於魏晉易代之際,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異常尖銳,他本有濟世之誌,但因不願與司馬氏政權合作,故縱酒佯狂,不問世事,“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以全身免禍。他長於五言詩,作品多抒寫個人的憂憤,“頗多感慨之詞”(鍾嶸《詩品》)。在藝術上,常借比興、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感慨、抒發懷抱,詩風曲折深隱,詞旨淵永,寄托遙深。有《阮步兵集》。
詠懷詩其一
【導讀】
《詠懷詩》共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這組詩非一時一地所作,主要抒發作者的政治感慨,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不能解脫的矛盾與痛苦。它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這裏所選的是組詩的第一首,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於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詩歌寫夜深人靜時作者滿腹憂思不能成寐的情景,體現出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孤獨的處境和極度苦悶的心情。“憂思獨傷心”一句包含著無盡的哀怨與淒愴,是此詩也是組詩的情緒基調。詩中敘事、寫景、抒情融會無間,含蓄蘊藉,意味無窮,表現出“阮旨遙深”的藝術特點。明代陸時雍評道:“起何彷徨,結何寥落,詩之致在意象而已。”(《古詩鏡》卷七)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1],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2],翔鳥鳴北林[3]。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注釋】
[1]帷:帳幔。鑒:照。
[2]號:哀鳴。
[3]翔鳥:飛翔盤旋的鳥。北林:《詩經·晨風》中有“鬱彼北林”語。後世詩人在使用“北林”一語時,往往帶有心神悲傷、憂鬱之意。
【延伸閱讀】
《五君詠》之阮步兵[1]
顏延之
阮公雖淪跡[2],識密鑒亦洞[3]。
沉醉似埋照[4],寓詞類托諷[5]。
長嘯若懷人[6],越禮自驚眾[7]。
物故不可論[8],途窮能無慟[9]?
[注釋]
[1]阮步兵:即阮籍。
[2]淪跡:將行蹤隱藏。
[3]識密:識見精微。鑒:指鑒賞識別。洞:深。
[4]埋照:把光芒掩藏起來,意即把才能見識等深自斂藏。照,光。
[5]“寓詞”句:指阮籍在《詠懷詩》等作品中寄寓諷喻。
[6]“長嘯”句:據《三國誌·魏誌·王粲傳》注引《魏氏春秋》記載,阮籍少時遊蘇門山,曾與山中隱者相對長嘯。
[7]越禮:不合於禮教。《晉書·阮籍傳》中對他不拘禮教的行為多有記載。
[8]物故:世故,世事。
[9]“途窮”句:據《三國誌·魏誌·王粲傳》注引《魏氏春秋》載,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
[背景提示]
顏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他在當時詩壇聲望很高,與謝靈運齊名,並稱“顏謝”。作詩重雕飾錘煉,好用典故,其作品辭藻華麗,而缺乏自然的情韻。據《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嚐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有《顏光祿集》。
《五君詠》共五首,分詠“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劉伶、阮鹹、向秀五人,作者通過對他們的歌詠來寄托自己的懷抱。《阮步兵》是第一首,寫阮籍雖然看似狂放不羈,行為舉止驚世駭俗,實則內心悲慟、苦悶不已。汙濁的世道,讓他隻好采用這種佯狂的方式以自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