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生卒年不可確考,字太衝,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出身庶族,博學能文,曾任秘書郎。《晉書》本傳說他曾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一時洛陽為之紙貴。其詩今存十四首,風格高亢雄邁,語言遒勁豪壯。鍾嶸在《詩品》中標舉“左思風力”,評其詩曰:“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清代陳祚明評價左思說:“其雄在才,而其高在誌。有其才而無其誌,語必虛矯;有其誌而無其才,音難頓挫”(《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其作品主要見於《文選》和《玉台新詠》。
詠史其一
【導讀】
《詠史》組詩共八首,是左思的代表作。它開創了借詠史以詠懷的道路,為後世詩人所效法。這組詩主要抒寫寒士的磊落不平之氣和對士族權貴的蔑視。魏晉時期,嚴酷的“門閥製度”使庶族寒士很難進入政權中心,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局麵。左思出身寒微,晉武帝時,其妹左棻因才名被納為美人,左思全家遷往洛陽,他雖然文辭壯麗,但卻在門閥製度下備受壓抑,一直沉淪下僚,故作《詠史》八首以抒懷。
這裏所選的是第五首。此詩先用一半的篇幅渲染了宮廷、王侯宅第的豪奢尊貴景象和威嚴氣派,接下來筆鋒一轉,用“自非攀龍客”兩句對前麵鋪陳的一切進行了否定,表達自己對豪門貴族的蔑視。作者想象前代著名的隱者許由那樣高蹈逸世,這是作者憤慨、不平之下為自己尋找的精神歸宿。而“振衣千仞岡”兩句,非常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了作者慷慨激昂、豪邁傲世的氣概,曆來為人傳誦。詩歌語言奇偉壯麗,感情激越,氣勢磅礴,充分體現出作者的“誌高才雄”。
皓天舒白日[1],靈景耀神州[2]。列宅紫宮裏[3],飛宇若雲浮[4]。峨峨高門內[5],藹藹皆王侯[6]。自非攀龍客[7],何為欻來遊[8]?被褐出閶闔[9],高步追許由[10]。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11]。
【注釋】
[1]皓天:形容天空明朗。舒:展現。
[2]靈景:日光。神州:“赤縣神州”的簡稱,指中國。
[3]紫宮:星垣名,這裏比喻皇都。
[4]飛宇:古代宮殿屋簷的形狀像飛翔時的鳥的羽翼,故稱“飛宇”。
[5]峨峨:高大的樣子。
[6]藹藹:眾多的樣子。
[7]攀龍客:追隨帝王以求進用的人。
[8]欻(xū):忽然。
[9]褐:粗布衣,貧民的服裝。閶闔:晉代洛陽城的城門之一。
[10]許由:著名的隱士,堯時人。傳說堯讓帝位給他,他不肯接受而逃到箕山下,隱居躬耕。
[11]“振衣”二句:用振衣、濯足來去掉塵世的汙穢。振衣,揚起衣襟抖落身上的灰塵。濯,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