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宗室鄭王李亮之後裔,但家道中落。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其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不得應進士第,僅作過奉禮郎的小官,一生窮愁潦倒,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七歲就病死於昌穀故裏,後人稱其為鬼才。有《李長吉歌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導讀】
李賀在詩歌構思上擅長“探尋前事”、“求取情狀”,也就是從曆史傳說中的某一點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細膩地描繪出莫須有的情態,巧妙地將現實與虛幻融為一體,營造出綺麗的藝術境界。《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首詩取材於魏明帝派人到長安取漢武帝的承露盤銅仙人,銅人臨載之前潸然淚下的傳說,表達了詩人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詩中渲染了“銅人流淚”的情節,設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在變幻多姿的鮮明形象之中隱含著作者的怨憤不平之情。李賀的詩歌呈現出幽冷濃豔、虛幻荒誕的風格特色,被後人稱為“長吉體”。詩論家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讚之為“騷之苗裔”(杜牧《李長吉歌詩序》),“真與供奉(李白)為敵”(王夫之《唐詩評選》),也有人說他“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1],詔宮官牽車西取漢武帝捧露盤仙人[2],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3]。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4]。
茂陵劉郎秋風客[5],夜聞馬嘶曉無跡[6]。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7]。魏官牽車指千裏[8],東關酸風射眸子[9]。空將漢月出宮門[10],憶君清淚如鉛水[11]。衰蘭送客鹹陽道[12],天若有情天亦老[13]。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14]。
【注釋】
[1]青龍:魏明帝曹叡的年號。青龍元年:據《魏略》記載,拆移銅人事當在景初元年。
[2]牽車:引車。
[3]潸(shān)然:流淚的樣子。
[4]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代,故稱。
[5]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劉徹。秋風客:秋風中的過客。劉徹有《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故稱劉徹為秋風客。
[6]“夜聞”句:是說夜間還似聽到劉徹的馬的嘶叫聲,清早卻不見蹤跡。
[7]“畫欄”二句:描寫漢宮的荒涼景象。畫欄:繪有花紋的欄杆。秋香:指桂花的芳香。三十六宮:漢代上林苑有公館三十六所。土花:指苔蘚。
[8]指千裏:指魏官引車向洛陽進發。
[9]東關:指長安的東門。酸風:刺眼的冷風。眸子:眼中的瞳仁。
[10]“空將”句:指銅人出宮門時,隻有天上的明月陪伴他。
[11]君:指漢武帝劉徹。鉛水:銅人流下的眼淚。
[12]“衰蘭”句:指從長安東去,隻有路旁的衰敗的蘭花為銅仙人送行。
[13]“天若有情”句:指此情此景蒼天也要為之感傷而衰老。
[14]渭城:即鹹陽,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二十裏。波聲:指渭河河水的聲音。
【延伸閱讀】
李賀苦吟
李賀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詩人,他雖然隻活了二十幾歲就不幸早逝,但他的生平頗有傳奇色彩。據說他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一頭又瘦又老的驢子,背著一個破舊的錦囊,整天在外麵遊蕩。碰到有心得感受的時候,就把腦海中閃現出來的詩句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裏麵的詩稿,見所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才罷休啊!”晚上的時候,李賀就讓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鋪好紙,把白天積攢的那些片段的詩句補成完整的詩,再投入其他袋子中保存。隻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喪的日子,他每天都重複這樣的生活,所以人們把他視為一位“苦吟派”詩人。
李賀的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生活很不如意,心情很差,所以不到三十歲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說他快要死的時候,忽然在大白天裏看見一個穿著紅色絲帛衣服的人,駕著紅色的虯龍,拿著一塊寫有遠古文字的木板,說是來召喚他去一個什麼地方。李賀下床來磕頭說:“我母親老了,而且生著病,我不願意去啊。”紅衣人笑著說:“天帝剛剛建成一座白玉樓,馬上召你去為樓寫記。天上的生活還算快樂,並不痛苦啊!”過了一會兒,李賀就氣絕了。在他平時所住的房屋的窗子裏,人們看到有煙氣嫋嫋地向上空升騰,還聽到行車的聲音和微微的奏樂聲。這一傳說似乎是為了告慰李賀的“苦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