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詞——元好問(1 / 1)

作者介紹見謝靈運詩“延伸閱讀”部分。

摸魚兒

【導讀】

元好問是金代最傑出的詞人,現存詞三百餘首,風格雄渾疏宕而又不失含蓄蘊藉,融豪放與婉約於一爐。

這首《摸魚兒》是元好問的名作,初稿寫於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詞作熱情歌頌了一對大雁生死與共的堅貞情操。開篇一個“問”字破空而來,與其說是在發問,毋寧說是對大雁的生死相許發出的感歎與讚美。作者想象出雙雁往日雙棲雙飛的情景,又設想殉情大雁的心理世界。下片借用典故,襯托雁丘環境的淒涼,抒發作者的哀悼之情;最後說這對大雁將會千古留名,引得騷人前來憑吊,這是作者進一步的禮讚。詞作筆法細密,情致深婉,於纏綿悱惻中透出豪宕之氣。宋末張炎曾稱讚這首詞“妙在模寫情態,立意高遠”,“深於用事,精於煉句,有風流蘊藉處,不減周(邦彥)、秦(觀)”(《詞源》卷下)。

乙醜歲赴試並州[1],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於汾水之上[2],累石為識[3],號曰“雁丘”

[

4]。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所作無宮商[5],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6],老翅幾回寒暑[7]。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8]。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9]。荒煙依舊平楚[10],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11]。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釋】

[1]乙醜歲:金章宗太和五年(1205年),是年作者16歲。

[2]汾水:黃河支流,位於今山西省境內。

[3]識:標誌。

[4]雁丘:原址在陽曲縣汾水邊。

[5]宮商:五音中的二音。此指填詞所遵循的音律。

[6]雙飛客:即序中所說的兩隻大雁。

[7]寒暑:冬與夏,即一年。

[8]是中:這裏。癡兒女:癡情者。

[9]“橫汾”二句:以漢武帝當年遊幸此地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冷落。漢武帝《秋風辭》曰:“泛舟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

[10]平楚:平林,遠處的樹木。楚,叢木。

[11]“招魂”二句:借用楚辭之語寫環境的淒涼。招魂、山鬼,均為《楚辭》中篇名。楚些,《招魂》中多以“些”字收尾,故也用“楚些”代指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