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掛窗簾的日子10(1 / 2)

媽媽從總體上說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她頭腦清楚,記憶力很強,一是一,二是二,很難糊弄。這大概與她常年為人師表分不開。無論是教課還是做家務,她都一絲不苟,力求完美,所以免不了有些爭強好勝。而在人情世故方麵她卻是簡單的,對人好便是熱心熱肺地真好,沒什麼拐彎,一輩子都是這樣。看人下菜碟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一套她從來也沒有學會。

中國人傳統的家庭結構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內”,媽媽把家務打理得妥妥當當,對爸爸也照顧得盡心盡意。他們兩人是大學同學,但從來沒有聽到過他們探討和爭論某個學術問題,媽媽是心甘情願地把自己擺在一個主婦的位置上。在家裏她勤快周到,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個日子。但是我到了十三四歲卻和她合不來,常常頂撞她,三天兩頭和她發生衝突。媽媽因為自己勤勉,做事毫不馬虎,對我要求也非常嚴格,比如這件事要如何做,那件事要如何做,都有一定之規,被動、拖拉、磨蹭、雜亂和不細致都是她不能容忍的。她脾氣又急,事情略微做得不好就要罵我,讓我心緒煩躁同時也提心吊膽。

那一段大概是我一生中最急躁的時候。隨後幾乎在一切方麵我都走向了母親的反麵,我身上漸漸有了所有她所不喜歡的毛病。我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什麼要求,不勤快也不喜歡過於勤快的人,不願意在家務及瑣事上過多地花費工夫,不節儉,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除非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不去花心思好好盤算,更談不上精益求精了。總之我喜歡散散漫漫悠悠閑閑地過日子,能忽略不管的事情我統統忽略不管。

我和媽媽在個性上幾乎沒有一點相同之處。而嚴肅冷漠的爸爸在媽媽麵前則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他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哼著小曲,唱些現編的詞兒,內容全是鮮活的家居生活,情緒輕鬆而快活。媽媽聽了總要譏諷和嘲笑他幾句,情緒同樣輕鬆而快活。不久前的某一天我聽媽媽在說:“相互不喜歡結什麼婚?”大約是她看了哪一部電視連續劇的感言。我略一怔,細想她說這句話的確是有充分的依據的。我原先曾以為普天下的婚姻都像我父母這樣子的,現在想來像他們這樣的婚姻應該說是相當不錯的了。那麼多年我們家裏笑聲不斷,回頭想想,真是很好。

在我們家父母和兒女有著明顯的分水嶺,他們是家長,我們是孩子,這是一點也不能亂的。盡管可以說說笑笑,但分寸始終在那裏,甚至可以說規矩很嚴,多年的父子絕對不可以隨隨便便就成了兄弟的。父親和母親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驚人地一致,就好像執行著某種嚴格的法規或者技術標準一樣。他們對我們從不溺愛,也不放任,要求我們上進,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不許我們張揚和出風頭。他們反感好表現、事事衝在前頭的人,討厭愛吹牛說大話的人,如果我們那樣,是要挨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