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功利心理作祟,看不起小人物(1 / 2)

戰國時期的孟嚐君廣納賢才,他手下有三千多門客,但是大多數是地位卑微而無什麼才幹的雞鳴狗盜之輩。那麼,為何孟嚐君要這麼做,他是施舍天下士人嗎?當然不是,他是以自己獨到的眼光為自己儲備人才,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覺得,在亂世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用處。

有一次,孟嚐君出使秦國,結果被秦國扣留了,可能有生命之憂。沒有辦法,為了逃生,就要去賄賂某權貴。但是現在值錢的東西都獻給秦王了,孟嚐君已經是身無長物了。他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去索要自己送出去的禮物,隻能去偷。可是,他又沒有辦法混入秦宮。

這個時候,一位擅長偷竊和狗叫的門客自告奮勇,混進秦宮,偷回了那件獻給秦王一位妃子的白貂皮大衣,再把大衣送給秦國的權貴後,他才得以釋放。

他連夜逃走,到函穀關口,看到關門緊閉著。按照秦國的規定:必須待到雞鳴之後門才可開啟。正好他的眾位門客中,有一個人擅學雞叫,而他的叫聲又帶動許多雞鳴叫起來。孟嚐君由此得以脫險。典故“雞鳴狗盜之徒”就是這樣來的。

話說回來,孟嚐君之所以能夠脫險,全仗了眾多才華橫溢門客中的兩位“小人物”。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的人,在關鍵時刻成了挽救他的人。

哈佛大學就有這樣的校訓,大意是:得成績優秀者,學校希望他們留下來當老師,教書育人;成績平平者,學校希望他們以後要資助學校,為學校捐款。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多年來,那些成績平平的“小人物”為哈佛大學的捐款已經是數以億計了,他們已經成為了各個行業的精英。

哈佛的一位校長就是典型代表——作為世界鼎鼎有名的頂級大學的校長,他居然也犯下了以貌取人的毛病,讓哈佛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有一次,一對老夫婦來到哈佛大學,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沒有事先預約就直接拜訪哈佛校長。

校長的秘書斷定這兩個鄉下人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很不禮貌地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小時,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能知難而退。然而,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裏。

秘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說幾句話就會走的。”

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

女士告訴校長:“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裏為他立一座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戰國時期的孟嚐君廣納賢才,他手下有三千多門客,但是大多數是地位卑微而無什麼才幹的雞鳴狗盜之輩。那麼,為何孟嚐君要這麼做,他是施舍天下士人嗎?當然不是,他是以自己獨到的眼光為自己儲備人才,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覺得,在亂世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用處。

有一次,孟嚐君出使秦國,結果被秦國扣留了,可能有生命之憂。沒有辦法,為了逃生,就要去賄賂某權貴。但是現在值錢的東西都獻給秦王了,孟嚐君已經是身無長物了。他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去索要自己送出去的禮物,隻能去偷。可是,他又沒有辦法混入秦宮。

這個時候,一位擅長偷竊和狗叫的門客自告奮勇,混進秦宮,偷回了那件獻給秦王一位妃子的白貂皮大衣,再把大衣送給秦國的權貴後,他才得以釋放。